正确答案: E
取得社会支持
题目:女,18岁。某大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对新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不适应,出现情绪焦虑、失眠等情况。该生的辅导员、老师及同学们给予其热情的帮助、疏导和安慰,使该生逐渐走出适应不良的状态。这种应对应激的方法属于()。
解析:应对心理应激的方法:(1)调整对刺激事件的认识态度。(2)提高自身应对能力。(3)学会放松和自我调节。(4)取得社会支持和安慰,利用各种有效的应对资源。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下列关于医学心理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是医学的分支学科
解析:[考点]医学心理学的概念。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心理学在医学中的应用。它属于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以人作为主要研究和服务对象,研究医学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侧重研究心理因素对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影响以及在它们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和规律。它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对疾病的发生、诊断与治疗、康复和预防等方面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和干预,以维护和促进人类的整体健康。
[单选题]马斯洛认为需要的最高层次为()
自我实现
[单选题]个体为维持自己生存和种族延续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所做出的各种反应称为()。
行为
解析:医学心理学基本概念的掌握。应激是个体面临或觉察(认知、评价)到环境变化(应激源)对机体有威胁或有挑战时做出的适应性和应对性反应的过程。学习是指通过练习或经验而促使行为发生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动力。需要是指人类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是个体心理及生理反应稳态需求在大脑中的反映。
[单选题]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能够具有()。
良好的环境适应功能
解析:心理卫生的概念。心理健康又称心理卫生,是指以积极的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做出良好的适应。只有E选项能完整概括其含义。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与心身疾病的诊断无关()。
由某种躯体疾病引发心理障碍
解析:心身疾病的诊断。心身疾病的诊断包括躯体诊断和心理诊断两个方面。前者依赖于诊断学的方法与原则,后者依靠心理检查,常用会谈法和心理测查法。心理诊断涉及的心理方面包括患者的人格,患者当前的心理(情绪)状态,致病的心理社会因素(生活事件、心理冲突或挫折等)。
[单选题]可预防心身疾病的措施不包括()。
多参加社会活动
解析:心身疾病的预防。心身疾病是多种心理、社会和生物学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其预防不能只着眼于生物学因素,应从更广泛的方面着手。后者包括健全人格、改变情绪状态、对行为的干预等。D、E两个选项是相互矛盾的,比较不难发现此题答案是D。
[单选题]思维的两大特征是()。
概括性和间接性
解析:思维的两大特征是概括性和间接性。故本题答案是A。
[单选题]有些人在工作中认真负责,有些人敷衍了事,有些人得过且过。这些表现在人的性格特征中属于()。
态度特征
解析: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人在对待客观事物态度方面的特征,包括对他人、集体、社会(责任心强或粗心大意,认真或者马虎、懒惰或勤劳)和自己(谦虚或者自负)的态度。
[单选题]有些人在面对应激事件时易采用“钻牛角尖”的方式应对,这种应对方式属于()。
认知反应
解析:应激的心理反应:(1)认识反应:轻度的应激状态有助于个体增强感知能力,活跃思维。但强烈的应激对认知活动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如感觉过敏或歪曲、思维或语言迟钝或混乱、自制力下降、自我评价降低等现象。在急性应激状态或某些神经症患者身上可以看到上述症状。(2)情绪反应:应激可导致焦虑、恐惧、愤怒和抑郁等多种不良情绪。而焦虑是心理应激时最常见的一种情绪反应,适度的焦虑可提高人的警觉水平,以适当的方式应对应激源,有利于个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但过度的焦虑能破坏个体的认知能力,使人难以作出符合理性的判断和决定。(3)行为反应:应激状态下个体的行为表现为或"战"或"逃"两种类型。"战"在人表现为接近应激源,分析现实,研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逃"则是远离应激源的防御行为。此外,还有一种既不"战"也不"逃"的行为,称为退缩性反应,表现为顺从、依附和讨好,与保存实力和安全需要有关,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意义。(4)自我防御反应:指借助于自我防御机制,个体面对环境的挑战,对自己的应对效果作出新的解释,以减轻应激所引起的紧张和内心痛苦。认知评价指个体对应激事件所抱有的态度和信念。与个体的受教育背录、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密切相关。对同一类应激源的反应可因个体对其的认知、评价、体验和观念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能力和性格等人格心理特征因素,都可以不同程度影响个体在应激过程中的初级评价和次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