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做法不正确,没有履行爱护尊重学生的义务
题目:刘老师作为班主任,只关心本班学习好的学生,将成绩差的学生座位全部排在最后,并且经常上课言语讽刺这些学生。该老师( )。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规定,教师要做到爱护尊重学生。"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应公平对待学生,不能歧视个别学生"。案例中该老师只以成绩作为判断标准,对没有做到公平,以言语讽刺,没有做到爱护、尊重。故选择A。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学校因教育设备不当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时,学校负责人应主要承担( )。
刑事责任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故选择B。
[单选题]教学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这符合( )。
发展性原则
解析:发展性原则是指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要把心理现象看做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此原则强调在发展中研究教育心理现象。故选择C。A选项,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常考古文:"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等。D选项,客观性原则是指对心理学现象的研究必须按它们的本来面貌加以考察,必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研究,必须实事求是。
[单选题]以自尊心,荣誉感,自信心,胜任感等心理因素表现出来的学习发动机属于( )。
自我提高内驱力
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绩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它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绩看成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它首先由奥苏贝尔提出。故选择B。A选项,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的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在学习活动中,认知内驱力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是一种重要的和稳定的动机。由于需要的满足(知识的获得)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因而也称为内部动机。C选项,附属内驱力是指为了保持长者们(如教师、家长)或集体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要把学习或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这种动机特征在年幼儿童的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表现为追求良好的学习成绩,目的就是要得到赞扬和认可。它首先由奥苏贝尔提出。D选项,教学过程中内驱力一般分三类: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没有社会发展内驱力。
[多选题]德育过程必须遵循知、情、意、行的顺序,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
解析: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单选题]法国学者马扎里海说:"汉人于1661年从那里驱逐了荷兰人,1885年驱逐了法国人,1874年和1944年驱逐了日本人。""那里"是指我国的( )。
台湾
解析: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在明末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势力日益强大,明政府处境艰难之时,侵入"台湾"。不久,西班牙人侵占了"台湾"北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后于1642年被荷兰人赶走,"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1661年,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由金门进军"台湾"。1662年2月,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1874年5月,日本出兵3600余人入侵我国"台湾",残酷杀戮高山族同胞,后在美国的调停下,入侵"台湾"的日本军队撤退。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遭刘铭传率军重创,于1885年签订《中法新约》,法军被迫撤出"台湾"。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战败,于1944年被驱逐出台湾岛。
[单选题]《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的评价标准主要体现了( )。
多主体、开放性的特点
解析:《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提倡多主体评价,并根据课程标准与教学实际和学生情况,制定具有开放性的、能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师教学的以及推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指标。
[单选题]在一次雷雨天气中,某中学教学楼遭到雷击,多名学生不同程度地被击伤。后经调查得知,由于教学楼没有采取防雷措施,这才导致学生被雷击伤。对于这起事故的法律责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学校应承担过错责任
解析:《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规定,"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一)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二)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未及时采取措施的"。根据题干描述,因学校教学楼没有采取防雷措施,即学校存在过错,最终导致学生被雷击伤,学校应承担过错责任。考点点拨:本题需要考生明确几个概念。所谓过错责任,是指以过错作为归责的构成要件和归责的最终要件,同时,以过错作为确定行为人责任范围的重要依据。无过错责任,也称为无过失责任,是指当损害发生后,当事人无过错也要承担责任的一种法定责任形式,其目的在于补偿受害人所受到的损失。补充责任是指因同一债务,在应承担清偿责任的主责任人财产不足给付时,由补充责任人基于与主责任人的某种特定法律关系或因为存在某种与债务相关的过错而承担补充清偿的民事责任。题中的学校存在过错,故承担的责任为过错责任。
[单选题]魏老师在上《走进抽象艺术》一课时,播放了一首贝多芬的乐曲,让学生感受音乐表达的抽象性。这种教学安排主要的作用是( )。
用音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艺术
解析:教师的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感受音乐表达的抽象性理解绘画中的抽象。这样安排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营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美术课愉悦性,更是为了让学生通过音乐去理解绘画的抽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