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题目:学习唐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教师要求学生列出同为五言律诗的作品,以下学生的回答不正确的一项是()。
解析:《登幽州台歌》为古体诗。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师介绍课文“选自纪传体史书《史记》”,要求学生回顾同为纪传体的作品。下列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汉书》
解析:《左传》和《春秋》为编年体,《战国策》为国别体。
[单选题]教师讲解朗读技巧时,讲到了“一”和“不”的变调,下列选项中“一”和“不”的读音均不相同的是()。
不想不像
解析:“一”单念或在词句末尾,读阴平,在去声音节前读阳平,例如选项A;在其他三声前读去声,如选项B;“不”只有在去声音节前读阳平,如选项C;选项D“不想”的“不”是去声,“不像”的“不”是阳平。
[单选题]在文言文总结课上,教师举例讲解通假字的特点和作用,下列不合适作为例句的是()。
朝济而夕设舨焉(《烛之武退秦师》)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通假现象。A项,"归"通"馈","赠送"的意思。B项无通假现象。C项,"辟"通"僻","幽僻"的意思。D项,"奄奄"通"晻晻","日色昏暗无光的样子"。
[单选题]教师在讲授完《师说》"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中"乎"字的用法后,为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又为其举了以下例子,其中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日食饮得无衰乎
解析:例句和A项中的"乎"均表猜测语气,译为"吧";B项中的"乎"放在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地":C项中的"乎"表反问语气,译为"呢";D项中的"乎"为介词,相当于"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