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70年代后期
题目: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何时开始应用于临床治疗
解析:早在1962年Goodman等证明哺乳动物和人外周血中存在着造血干细胞。虽然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其数量较少,但它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起伏升降,变化幅度较大。直至70年代后期,人的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简称PBSCT)开始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以后由于各种血细胞分离机的相继问世,加上冷冻技术的不断是改进和完善,使PBSCT的临床应用日趋成熟。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须进行
以上均是
解析: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须进行供受者红细胞血型检测及HLA配型,包括:HLA-A、B、C、DR抗原分型,且供受者HLA相同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和淋巴细胞毒交叉试验。
[单选题]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动员剂应选择: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粒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解析:临床上应用动员剂进行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有以下几类:(1)重组人造血生长因子;(2)抗肿瘤化疗药物。采集前动员方案选择要根据恶性肿瘤的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粒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肿瘤细胞尤其是白血病细胞是否有刺激作用,目前尚难定论,因此对白血病或恶性淋巴瘤晚期等血液系恶性肿瘤作自身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时,以选择抗肿瘤化疗药物作为动员剂量为适宜;而对于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供者宜选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粒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单选题]单用G-CSF作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动员剂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至何值时才采集干细胞
(5.5-10.0)×109/L
解析:采集外周血干细胞时机选择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化疗结束后2-3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至(1.0-2.0)×109/L时;倘若单用G-CSF动员宜在白细胞计数升至(5.5-10.0)×109/L时。血小板计数*50×109/L;外周血CD34阳性细胞*1%(正常为0.2*0.1%)。但采集时机仍需根据患者的当时情况而定。
[单选题]预防和减轻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可选用
以上均是
解析: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时所应用的大剂量环磷酰胺(CTX),其免疫抑制作用强而迅速,但作用时间较短暂,停药后短期内免疫抑制作用即消失,为此还常需加用其他免疫抑制剂来预防和减轻GVHD损害程度,目前可采用氨甲喋呤(MTX)和(或)环胞霉素A(CyA)、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与MTX或CyA合用。
[单选题]下列关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时机选择哪项是不正确的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儿童标准组相似,在CR2后
解析: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首次完全缓解(CR1)期行同胞兄弟姐妹间HLA配型相符的异基因造干细胞移植5年无病存活率达45-70%,而CR2和CR3的5年无病存活率分别仅有20~45%和10~25%,故ANLL宜在CR1后进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高危组儿童ALL及标危组成人ALLCR1后应尽早行异基因造干细胞移植,移植后3~5年存活率仅为38%。大多数成人属于高危组ALLCR1后行异基因造干细胞移植存率达40%,比化疗疗效好须尽早进行。异基因造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唯一能治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的一种治疗方法。首次慢性期移植无病存活率55~70%,加速期移植32%,而急变期只有16%;恶性淋巴瘤Ⅲ、Ⅳ期淋巴瘤其预后很差,采用对造血功能未累及骨髓采集后予以冷冻保存,一旦复发常规化疗无效时,化、放疗联合造干细胞移植。
[单选题]移植物抗肿瘤效应与下列哪种细胞有关
T淋巴细胞
解析:造血干细胞移植时,倘若去除供体造血干细胞中混有的T淋巴细胞可以有效地预防GVHD,但去T淋巴细胞后,一些疾病(尤其白血病)的移植失败率和肿瘤复发率明显增加,故临床上也就利用其有益的一面,使得肿瘤的复发率明显减低,此种作用则称之为移植物抗肿瘤效应。
[单选题]自身和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下列何种药物可诱导产生GVHD
环胞菌素A
解析:严格地讲,GVHD是由于供体的淋巴细胞进入组织相同抗原(HLA)不相合的受体体内产生的一种反应,故理论上自身和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不会产GVHD,目前应用一些方法诱导产生GVHD,使其具有移植物抗肿瘤效应:应用CyA(环胞菌素A)诱导自身免疫性的GVHD,停药后通常可自身恢复;为诱导产生GVHD样症状,全身照射(TBI)也是很必要的。同基因和自身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通过上述治疗70%以上可以诱导产生自身GVHD。而这种GVHD的症状仅限于皮肤的表现,尚无内脏器官如肝、胃肠道受累的临床证据,大多数患者均可自身缓解,少数患者需要应用短程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单选题]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引起血红蛋白减少的原因
以上均是
解析: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一般外周血红细胞计数下降不明显,血红蛋白多维持在100g/L,其引起血红蛋白减少的原因:(1)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2)某些药物尤其环磷酰胺所致出血性膀胱疾患等。另外,迟发性溶血输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