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多引起不稳定型心绞痛
题目:对于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来说,正确的是()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最常受累的动脉分支是()
左前降支
[单选题]高血压脑出血最易发生的部位是()
内囊及基底节
[单选题]关于阿少夫小体说法错误的是()
阿少夫小体是中性粒细胞增生、聚集,吞噬纤维素样坏死物质形成的
[单选题]卵圆孔附近继发孔缺损见于()
房间隔缺损
解析:继发孔缺损通常也称为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在胚胎期间沟通左、右心房的孔道,称卵圆孔。房间隔缺损是心房间隔在形成上发生障碍。一般缺损较大,多在卵圆孔附近称第二孔(继发孔)型缺损,或房间隔的前下方称第一孔(原发孔)型缺损。
[单选题]患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时,最可能引起的心内膜炎是()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解析: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多为全身严重感染的一部分,起病急、进展快。50%以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故应选A。
[单选题]下列有关血栓性静脉炎病变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管腔内血栓难于机化和再通
[单选题]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多见于()
结核性心包炎
解析: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是由于心包腔内渗出物机化和瘢痕形成,致心脏舒张期充盈受限,严重影响心排出量。多继发于结核性心包炎、化脓性心包炎和出血性心包炎。以结核性心包炎多见。
[单选题]54[案例题]患者,男性,8岁时曾患过扁桃体炎,20天后血沉加快、血中白细胞增高,前臂皮肤出现环形红斑;听诊心音未见明显改变,经过治疗后痊愈。该患者40岁前曾有过数次咽部感染疾病,在咽部感染治疗过程中,听诊主动脉瓣区可闻及吹风样杂音,时有心绞痛现象,45岁时,拔牙后发热持续2个月,听诊时心脏杂音有时因体位变化而变动,超声检查见心瓣膜有赘生物,间断超声图像显示赘生物大小有变化。
解析:1.患者8岁时病史表明发生咽颊部、扁桃体感染,当时出现血沉加快、白细胞增高,皮肤出现环形红斑,说明已发生急性风湿病。风湿病急性期心瓣膜的小赘生物不影响心瓣膜的开放和关闭,因此心脏听诊无杂音。风湿病病因与多种病原微生物有关,但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最常见的病原因子,因此分析最大可能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2.患者在风湿病基础上,主动脉瓣听诊区闻及吹风样杂音,并有心绞痛症状;此时表明患者主动脉瓣瓣膜出现狭窄或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左心室收缩时,排血受阻,致主动脉区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出现心绞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舒张压下降,心肌缺血而发生心绞痛。因此无论是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均可出现主动脉瓣区听诊时吹风样杂音,并可出现心绞痛现象。3.45岁时,拔牙后发热持续2个月,提示患者在慢性心瓣膜病基础上又有感染性疾病发生。感染性病变累及心瓣膜出现大、软和易碎(可变动方向及脱落)的赘生物(血栓),听诊时心脏杂音有时因体位变化而变动,超声检查见心瓣膜有赘生物。间断时间复查超声图像显示赘生物大小有变化。由于赘生物易脱落和血栓再形成,导致了超声图像显示赘生物大小有变化。上述临床症状和体征表明,该患者此时患有感染性心内膜炎。
[单选题]男性,50岁,1年前曾出现过2次阵发性心前区疼痛和压迫感,持续数分钟后自然缓解,症状消失后曾去医院检查,心电图未见异常。20天前与朋友饮酒至深夜,酒醉后回家,凌晨1时突然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昏迷不醒,急送医院抢救治疗半小时。1小时后患者呼吸心跳停止,临床死亡。病理解剖时见,冠状动脉多个分支有斑块性病变,斑块呈新月形,偏心位,使管腔不同程度狭窄,前降支狭窄达76%,右冠状动脉主干与左旋支的狭窄分别达70%和60%,显微镜检查,心肌细胞无明显病变,心肌纤维组织增生,血管周围较重。
解析:1.1年前临床表现提示患者已有心绞痛症状,所列的其他几种疾病临床表现与心绞痛表现不同。2.依粥样斑块所致管腔口径狭窄程度分级,共分四级。管腔缩小<25%,为Ⅰ级;管腔缩小26%~50%,为Ⅱ级;管腔缩小51%~75%,为Ⅲ级;管腔缩小>76%,为Ⅳ级。3.猝死是外表似乎健康的人因为内在的病变而发生急速、出人意料的死亡。从发病开始到死亡的时间,一般以24小时为限,有的仅在几十秒内死亡。猝死对医学界来说是属于不太明确的疾病。心源性猝死病因有多种,冠心病是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病因,约占病例数的80%以上。冠状动脉性猝死,又称冠心病猝死。由于时间短,多数患者从发病到死亡多在1小时内。难以出现特征的急性心肌缺血的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