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服用苯巴比妥类药物同时大量饮酒可发生药物中毒,甚至猝死

题目:关于酒精与药物相互作用,正确的是()

解析:酒可使维生素B、维生素B、烟酸、地高辛等药物的吸收明显减少。酒的酶促作用:少量饮酒能诱导肝药酶活性,使苯巴比妥、华法林、磺酰类药物如甲苯磺丁脲等药物的代谢速度加快,半衰期缩短,药效降低。酒的酶抑作用:大量饮酒对肝药酶有抑制作用,使苯巴比妥、氯丙嗪、安定和华法林等药物的半衰期延长,体内消除缓慢,血药浓度升高,而产生蓄积中毒。饮酒以后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苯乙肼等可使其作用增强,造成兴奋过度,还会引起血压过高而导致脑出血,甚至死亡。因酒精能使人体肝脏内苯妥英钠代谢的肝微粒酶系统兴奋,使苯妥英钠代谢加速,从而降低抗癫痫和抗惊厥的作用。酒精的代谢大多在肝细胞经由乙醇脱氢酶转变为乙醛,乙醛再经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有很多药物都会抑制酒精的代谢,如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孟多、头孢替坦、头孢曲松、头孢拉宗、头孢匹胺、头孢米诺、头孢哌酮、拉氧头孢等,这类药物对乙醛脱氢酶为可逆性抑制,停药后即可恢复对酒精的代谢能力。苯巴比妥属于镇静催眠药,是普遍性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与酒精、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麻醉剂合用,可引起神经系统抑制效应增强,严重者可发生猝死。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某日雷尼替丁(150mg/30片/盒)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用量为5盒,雷尼替丁治疗成人消化性溃疡的DDD是300mg,该日用药人数(DDDs)是多少()
  • 75

  • 解析:日规定剂量(DDD)是某一特定药物为治疗主要适应证而设定的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剂量。WHO对每个药都记有DDD(特定药物、特定适应证、特指用于成人、特指日平均剂量)。其分析方法的宗旨:根据药物的总用量估计用药人数。每日用药人数(DDDs)=药物的每日总用量/DDD值=(150mg×30×5)/300=75。

  • [单选题]妊娠期药物安全索引中抗真菌药物属妊娠毒性分级为B级的是()
  • 两性霉素B、特比萘芬

  • 解析:抗真菌药物中两性霉素B、特比萘芬FDA等级为B;灰黄霉素、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FDA等级为C;异烟肼、利福平FDA等级为C。

  • [单选题]可引起金鸡纳反应(头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的抗心律失常药是()
  • 奎尼丁

  • 解析:金鸡纳反应是金鸡纳中毒的特异反应,是由于过量服用金鸡纳或其生物碱衍生物包括奎宁和奎尼丁等所产生的病症,症状有头痛、眩晕、耳聋和暂时性耳鸣。

  • [单选题]急性肾衰竭时,可用何药与利尿剂配伍来增加尿量()
  • 多巴胺

  • 解析:多巴胺具有β受体激动作用,也有一定的α受体激动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排血量,加快心率作用较轻微(不如异丙肾上腺素明显);对周围血管有轻度收缩作用,升高动脉压,对内脏血管(肾、肠系膜、冠状动脉)则使之扩张,增加血流量;使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均增加,从而促使尿量及钠排泄量增多。

  • [单选题]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中最重要的治疗是()
  • 补充血容量同时抗感染

  • 解析: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是抗休克、抗感染同时进行,休克控制后,仍需抗感染。临床感染性休克除积极控制感染外,应针对休克的病理生理给予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调整血管舒缩功能、消除血细胞聚集以防止微循环淤滞,以及维护重要脏器的功能等。治疗的目的在于恢复全身各脏器组织的血液灌注和正常代谢。

  • [单选题]下列药物中哪个没有明显的肝肠循环()
  • 头孢氨苄

  • 解析:某些药物,尤其是胆汁排泄后的药物经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后部分药物可再经小肠上皮细胞被重新吸收,这种现象称为肝肠循环(hepato-enteralcirculation)。在药动学上表现为药时曲线出现双峰现象,而在药效学上表现为药物的作用明显延长。也有些结合性代谢物经胆汁排入肠道后,水解释放出原形药物,会再次吸收形成肝肠循环。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红霉素和阿奇霉素)主要以活性形式聚积和分泌在胆汁中,部分药物经肝肠循环被重吸收。四环素类、氯霉素、环孢霉素、氨苄西林、头孢曲松、林可霉素、利福平等主要经胆汁排泄的药物在胆汁中浓度较高,亦可经肝肠循环被熏吸收。在正常情况下,口服避孕药借助于肠道细菌释放出的一种水解酶,在肝肠循环中被重复吸收,形成肝肠循环。克罗米芬在肝内代谢,随胆汁进入肠道,然后自粪便排除,部分经肝肠循环再吸收。强心苷类中的洋地黄毒苷之所以半衰期长也因为肝肠循环重复吸收较多的缘故。其他如吩噻嗪类、甾体类、吗啡、地西泮、丙米嗪等药物也有肝肠循环的特点。

  • [单选题]应用局麻药作局部麻醉时,首先消失的感觉是()
  • 痛觉

  • 解析:局麻药可作用于神经,提高产生神经冲动所需的阈电位,抑制动作电位除极上升的速度,延长不应期,甚至丧失兴奋性及传导性。局麻作用与神经细胞或神经纤维的直径大小及神经组织的解剖特点有关。对混合神经产生作用时,首先痛觉消失,依次为冷觉、温觉、触觉、压觉消失,最后是运动麻痹。

  • [多选题]生物利用度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 受试者为男性,例数为18~24人,年龄在18~40周岁

    采用双周期交叉随机试验设计,间隔大于药物7~10个半衰期

    采样总点数不少于12个点,即峰前部至少取4个点,峰后部取6个或6个以上的点

    采样时间持续3~5个半衰期或C的1/10~1/20

  • 解析: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研究中选择健康男性自愿受试者,年龄18~40周岁,受试者例数为18~24例。绝对生物利用度的参比制剂为静脉注射剂,相对生物利用度的参比制剂为国内外已上市的相同剂型的市场主导制剂。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采用双周期交叉随机试验设计,两个试验周期间隔时间不少于药物10个半衰期。一个完整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应包括吸收相、平衡相、消除相。一个完整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采样点要求为不少于12个点。取样点的分布要求为峰前部至少取4个点,峰后部取6个或6个以上的点。整个采样期时间要求至少3~5个半衰期或采样持续到血药浓度力C的1/10~1/200,服药剂量应与临床用药一致。

  • [多选题]案例摘要:2004年卫生部发布施行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对我国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推动作用。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药剂学题库 临床药学专业实践能力题库 药物化学与分析题库 临床药学专业知识题库 临床药学基础知识题库 临床药学综合练习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