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1995年9月1日

题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施行日期是( )。

解析: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因此答案应选C而B选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施行日期。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有关中国山水画的表述不对的是( )。
  • 山水画只是呈现自然景观,而不呈现人物形象

  • 解析:山水画往往是人与自然合一,i5妙运用比、喻、兴、借等手法,表现自然和人类感情的推移,使"人一一社会一一自然"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其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远远超越自然本身。故选择D。

  • [多选题]下列有关素质教育说法正确的是( )。
  • 素质教育以人的素质发展为核心

    素质教育关注的是人的发展质量

  • 解析:素质教育以人为核心,关注的是人的发展。素质教育强调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因而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合格加特长,因此素质教育不是特长教育,A项说法过于片面。人的素质有高有低,就需要一种机制来测评其高低,考试就是测试中的一种形式。素质教育是离不开考试的,只是考试的形式变化了而已,这种考试更加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D项说法有误。

  • [单选题]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出报纸的用途",学生给出"学习用""包东西"等各种各样的答案,这里考查的是创造性思维的( )。
  • 灵活性

  • 解析: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所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

  • [单选题]符号性图式理论认为,( )是迁移的决定因素。
  • 图式匹配或者表征相同

  • 解析:霍里约克等人提出的迁移的符号性图式理论认为,图式匹配或表征相同是迁移的决定因素。

  • [单选题]气质类型在社会评价意义上有好坏之分。( )A.正确B.错误
  • 解析:从社会评价意义上看,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

  • [单选题]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
  • 内化

  • 解析:品德的形成要经历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故选择A。B选项,认同是指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C选项,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 [单选题]诺贝尔奖是根据化学家诺贝尔遗嘱设立的,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性、国际性和永久性系列奖项,为国际最高荣誉奖项。诺贝尔的国籍是( )。
  • 瑞典

  • 解析: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诺贝尔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1895年,诺贝尔立遗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诺贝尔奖,分为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及和平奖5种奖项(1969年瑞典银行增设经济学奖),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 [多选题]阅读某教师《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实录(片段),回答第16小题。   案例:   师:课文中用了多个不同的动词表达"走",找一找。(学生找出相关动词:"爬""跑""移""攀""踏""探""踩"等)   师:作者为什么要运用这么多与"走"相关的动词?   生:是为了避免呆板和单调。   师:也有这一作用。不过,这些动词可能包含着更加丰富的内涵呢,大家找找看。老师先举个例子,我觉得"他们就朝一座悬崖飞跑而去"中"飞跑"两字就用得很好,它写出了活泼的童心,让我们一下就感受到五个小男孩的活泼好动。   生:"一面跟着他们跑"的"跑"有意思,五个男孩顽皮果断,是"飞跑"。而"我"先有所犹豫,后来被大家激将,才"跟着他们跑",更多的是随从,是好奇。   生:"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蹲"和"靠"字用得很好,写出了"我"处境的危险、内心的恐惧。我们害怕的时候经常就是"蹲"着、"靠"着的。   生:"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这个"攀"字写出了那些孩子动作的老练。   师:是啊,面对危险,其他的孩子因为有经验,行动有板有眼,"攀爬"是沉稳的表现。"攀"既点出了孩子们爬山的熟练,又鲜明地衬托出"我"的胆怯。其实,还有"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的"踏"字,可以看出父亲的什么,能分析一下吗?   生:这个"踏"字可以看出父亲的智慧。父亲不是直接去救孩子,而是一步一步教孩子下来:先让孩子找到下面的岩石,然后告诉孩子具体的方法--"踏到那块岩石上"。让孩子觉得克服困难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用好脚下的条件,一步一步地走出困境。   师:在父亲的帮助下,儿子有变化吗?   生:有的。"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这里的"探"字体现出"我"从胆怯谨慎变得勇敢,生命中注入了自信的琼浆。   生:这里的"踩"字用得也非常好。"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踩到了安全,终于完成了脱险的历程。"踩"字,刻画了受到磨炼走向成功的孩子形象。   师:父亲在紧急关头唤起了儿子的勇气,更为儿子赢得了宝贵的人生经验。今后,儿子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会想起这段难忘的经历,从而增强自己的勇气和信心。   问题: 16.(1)评析该教师教学过程中提问的目的。(10分)   (2)评析该教师课堂反馈的方法和效果。(10分)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教师资格证-初中物理 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 教师资格证-初中思想品德 教师资格证-初中地理 教师资格证-初中体育与健康 教师资格证-初中美术 教师资格证-初中信息技术 教师资格证-初中音乐 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 教师资格证-初中英语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