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提供血小板第3因子
题目: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
解析:血小板被激活时,磷脂酰丝氨酸(PS)翻转向外侧,成为血小板第三因子(PR),PR为凝血因子(因子Ⅸa、Ⅶa、Ⅴa)的活化提供磷脂催化表面,发挥止血作用。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存在于血浆的凝血因子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因子Ⅲ
解析:因子Ⅲ是唯一由多种组织细胞合成,且不存在于正常人血浆中,而广泛分布于各种不同组织细胞中的凝血因子。
[单选题]在正常凝血过程中,下列哪一项不能形成复合物()
血小板
[单选题]血管壁的止血功能,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局部血黏度降低
解析:血管壁的止血功能表现:①收缩反应增强;②血小板的激活;③凝血系统的激活;④局部血黏度增高。
[单选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红细胞的()
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
[单选题]从因子Ⅲ释放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是指()
A.外源凝血途径B.内源凝血途径C.外源凝血系统D.内源凝血系统E.共同凝血途径
[单选题]凝血过程中,起反馈加速(催化)的因子是()
凝血酶
解析:凝血过程中,起反馈加速(催化)的因子是凝血酶。
[单选题]下列哪种病患不会出现血浆纤维蛋白原(Fg)增高()
[单选题]下列有关纤维蛋白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解析:纤维蛋白原也称为Ⅱ因子。测定值的参考范围为2~4g/L(双缩脲法)。血浆纤维蛋白原(Fg)增高见于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传染病、急性肾炎、多发性骨髓瘤、休克、大手术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急性感染、恶性肿瘤和应急状态等。降低见于先天性低或无FIB血症、遗传性FIB异常、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和肝硬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