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热爱学生就是要得到学生和家长的馈赠
题目:以下选项中对"热爱学生"理解不正确的是()。
解析:教师"热爱学生",但不得接受学生和家长的馈赠,要做到"廉洁从教",因此选C。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既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又是我国四大祭祖节日的是( )。
清明
解析:我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大祭祖节日:清明、中元、重阳,除夕。清明既是传统节日,也是祭祖节日。故选择D。
[多选题]近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包括( )。
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干预
初级义务教育的实施
教育的世俗化
重视教育的立法
解析:近代教育的特征包括: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义务教育最早起源于16世纪的德国);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的立法。
[单选题]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不平衡性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其中之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年龄段是不均衡的,对应本题题干,新生儿和青春期的发展速度较快,体现了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单选题]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 )。
泰勒
解析:泰勒最早将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这就是著名的泰勒原理。
[多选题]课程设计是一个科学的过程。课程设计的基础通常包括( )。
社会基础
学生基础
知识增长的影响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影响课程设计的因素,即社会、知识、学生。课程设计产生的客观基础主要有三个,即社会发展的要求、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知识增长的影响。
[单选题]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解析:理解教材、形成概念是教师给学生解疑答惑的过程,是个双向活动,只有通过"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完成,所以被称为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单选题]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课堂教学
解析:课堂教学是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它的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它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故选择D。A选项,现场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形式,它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社会生活现场和其他场所,通过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B选项,复式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它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
[多选题]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多选题]材料:
鲁迅说:"汉文慢慢壮大是时代使然,但华丽好看,却是曹丕提倡的功劳。"曹丕认为人寿有限,而文章可流传不朽。可见曹丕讲求和提倡文章华美是与他对人生"不朽"的追求相联系的。这样一来,魏晋文学及其形式本身,其价值和地位便大不同于两汉。在汉代,文学实际总是宫廷玩物。司马相如、东方朔这些专门的语言大师都是皇帝弄臣,处于"俳优畜之"的地位。在两汉,文学与经术没有分家,门阀大族累世经学,家法师传,是当时的文化保存者和垄断者。他们认为真正有价值有意义能传之久远以至不朽的,只有由文学表达出来的他们个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从而刻意作文,确认诗文具有自身的价值意义,不只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自魏晋到南朝,讲求文辞的华美,文体的划分,文笔的区别,文思的过程,文作的评议,文理的探求,以及文集的汇纂,都是前所未有的现象。它们成为这一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的突出特征。从玄言诗到山水诗,则在创作题材上反映了这种自觉。文的自觉要求用形象来谈玄论道和描绘景物。在具体创作批评上也是如此。曹植当时具有很高的文学地位,钟嵘比之为"人伦之有周孔"。从他开始,讲究诗的造词炼句。正是这一点,使他能作为创始代表,将后世诗词与难以句摘的汉魏古诗划了一条界线。它从一个极端,把追求"华丽好看"的"文的自觉"这一特征表现出来了。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有删改)
问题:
(1)文章认为汉代文学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2)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人伦之有周孔"在文中的意义。(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