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题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教育考试由( )确定种类。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条规定: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国家教育考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种类,并由国家批准的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承办。故选择D。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说明教育具有( )。
  • 永恒性

  • 解析: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是教育永恒性的特点。

  • [单选题]学校产生所需要的三个基本条件是( )。
  • 剩余劳动、社会需要、文字

  • 解析:学校产生所需要的三个基本条件是剩余劳动、社会需要、文字。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传递面临可能;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 [多选题]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 )。
  • 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 解析: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 [多选题]属于我国古代教育内容的是( )。
  • 四书

    六艺

    五经

  • 解析:六艺是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四书五经是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七艺是西方教会教育的内容。

  • [单选题]王小二拿同学的文具盒,被同学发现后告诉了老师,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王小二,你这是第几次拿别人的东西了?王小二低着头回答:第九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也知道不对,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 )方面入手对王小二进行教育。
  • 道德意志

  • 解析:道德意志,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它表现为:在确定品德动机时,能用理智战胜欲望;在实践品德行为时,能排除各种干扰,坚持到底。题干中,孩子第九次拿别人东西,且自己也知道不对,说明不是道德认知认知的问题,属于道德意志,故选择C。道德认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道德情感,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人们对客观事物做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它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 教师资格证-高中英语 教师资格证-高中物理 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 教师资格证-高中思想政治 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 教师资格证-高中地理 教师资格证-高中美术 教师资格证-高中信息技术 教师资格证-高中音乐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