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不合理,违背了勤恳敬业的师德规范
题目:迟老师编写的校本教材出现了不少错误。面对同事的质疑,迟老师说:"这不过是一本教材而已,没必要那么认真!"迟老师的做法()。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爱岗敬业"规定,爱岗敬业要求教师要对工作勤恳敬业,高度负责,不得敷衍塞责。题目中,迟老师对自己的错误视而不见,敷衍搪塞,违背了爱岗敬业。故选择B。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国家鼓励开展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应坚持( )原则。
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相互尊重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国家鼓励开展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则,不得违反中国法律,不得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故选择A。
[单选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应当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的场馆是( )。
图书馆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条规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书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应当免费对未成年人开放。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展览馆、美术馆、文化馆以及影剧院、体育场馆、动物园、公园等场所,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未成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故选择C。
[单选题]小商店的店主丢失了商品,怀疑是刚刚买东西的小北偷走的,对其进行了搜身,店主的这种行为( )。
侵犯了小北的人身自由权
解析:人身自由权是指公民在法律范围内有独立为行为而不受他人干涉,不受非法逮捕、拘禁,不被非法剥夺、限制自由及非法搜查身体的自由权利。本案例中店主对其搜身,严重侵犯了小北的人身自由权。因此答案应选C。
[单选题]教育不管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还是零碎的,家庭的或是学校的,集体的还是社会的,都是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培养人的( )。
社会活动
解析:无论何种教育,都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也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单选题]( )指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一种教学方法。
欣赏教学法
解析:欣赏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养成正当的态度,培养正当的兴趣,以指导人生的行为。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浓厚求知的兴趣。自然科学的精密学理或巧夺天工的发明创造,哲学上的深邃思想和逻辑论证,一皆来自研究的兴趣核对真理的无限欣赏。故选择A。B项,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C项,榜样教育法,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让受教育者在一定的范围中找出榜样,分析榜样,并立志以榜样为典范来自我激励的方法。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榜样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激发他们内在的上进心,从而提高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D项,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单选题]长时记忆系统对来自短时记忆系统的信息的加工是( )。
语义编码
解析:语义编码是意义编码的形式之一,是长时记忆最主要的编码方式。它是按语言发生的顺序以系统方式来表征信息的。
[单选题]缺乏对他人的同情与爱心,同时又缺乏羞耻心和罪恶感,以上属于哪种心理问题( )。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解析:反社会型人格其共同心理特征是:情绪的爆发性,行为的冲动性,对社会对他人冷酷、仇视、缺乏好感与同情心,缺乏责任感,缺乏羞愧悔改之心,不顾社会道德法律准则和一般公认的行为规范,经常发生反社会言行。故选择C。A选项,焦虑症是个体不能达成目标或不能克服困难的威胁,致使自尊心,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这是将焦虑作为一种独立的神经症来看。另一方面,焦虑也是包括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等在内的各种神经症的共同特征。B选项,依赖型人格障碍者有被动的生活取向,不能决策和接受责任,有自我否定的倾向。D选项,抑郁症的含义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过度的抑郁反应,通常伴随着严重的焦虑症。焦虑是个人对紧张情景的最先反应,如果一个人确信这种情景不能改变或控制时,抑郁就取代焦虑成为主要症状。
[单选题]"皮格马利翁效应"体现了教师的( )对学生的影响。
期望
解析:罗森塔尔效应也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认为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故选择C。
[单选题]张丽在进行道德判断时,能够超越某种规章制度,更多考虑道德的本质,而非具体的原则。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其道德发展处于哪一阶段?( )
普遍伦理
解析: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第六阶段即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也称“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这一阶段个体已经认识到了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和维持社会秩序可能的弊端,因而看到了社会规则、法律的局限性。个体的道德判断更多考虑道德的本质,而非具体的原则。故本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