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万隆会议
题目:中印等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会议是( )。
解析:万隆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万隆会议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会议制定了国际社会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又是五项原则的具体化与充分体现。故选择D。A选项,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美英苏三个大国在之间在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有:战后处置德国问题、波兰问题、远东问题(维持外蒙古现状,苏军在苏德战争结束后2至3个月对日作战,中国领土)、联合国问题。这次会议为战后世界格局带来深远影响。B选项,开罗会议:1943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曙光初露的时候,中美英三国首脑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中国国民党总裁、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于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在开罗举行会议(即:开罗会议),此后的1943年12月1日,美国白宫发表宣言,协同对日作战的宗旨,承诺了处置日本侵略者的安排,明确提出了台湾及澎湖列岛应归还中国。C选项,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17日到1945年8月2日,美、英、苏3国首脑会务,商讨战后问题。其中,美英中三国政府领袖公告"(史称《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陈老师是某班级的班主任。为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陈老师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工作方式。她将教育过程中发现的班级或个别同学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总结,记在特设的"教师日记"簿上,动员班级的科任老师也积极参与到"教师日记"的撰写工作中,使科任老师与学生加深理解,再利用课余时间有针对性的让学生传阅这些日记,使他们收到启发,增强自我教育能力。陈老师的做法很好地践行了师德规范中()的基本要求。
"热爱集体,团结协作"
解析:教师对待集体应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应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弘扬正气,摒弃陋习。陈老师积极动员各科老师,努力做好教育工作,是"热爱集体,团结协作"的表现。故选择C。A选项,依法执教就是教师要依据法律法规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即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严谨治学对教师来说,有两个内容,一是刻苦学习、求知,勇于探求新理论、新知识,做到锲而不舍,学而不厌,掌握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二是认真细致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坚持真理,求真务实,做到诲人不倦。B选项,爱岗敬业指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倡导"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D选项,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多选题]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 )。
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解析: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单选题]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 )。
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解析: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故选择B选项。
[单选题]在学业成功与失败归因中、内在的、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是( )。
努力程度
解析:成败归因理论,是韦纳及其同事在20世纪70年代进行了大量关于归因与学习动机的研究表明,个体对成功和失败原因的解释影响着与成就有关的行为。稳定与非稳定性维度指的是作为行为原因的内外因素是否具有持久的特征。成败归因理论的稳定因素包括能力、任务难度。心境、运气和一时努力因素是不稳定的。故选择A。
[单选题]某初中教师李某上课前发现部分学生未完成家庭作业,要求这部分学生完成作业后再进教室听课。李某的做法( )。
不合法,侵犯了学生受教育权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一)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四)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初中教师李某上课前发现部分学生未完成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作业再进入教室,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