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在腋窝、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皮疹稀疏

题目:不符合猩红热患儿皮疹特点的是()

解析:猩红热皮疹在腋窝、腹股沟等皮肤皱褶易受摩擦部位更密集,可有皮下出血点形成紫红色线条,即帕氏线。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出生1周内新生儿体液代谢的特点,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 血钾偏低,血钙偏高

  • 解析:这是一道记忆理解题,考核学生对新生儿体液代谢的特点的掌握程度。该题的错选率不高,主要的错选答案是C、B。这是一道否定题,应注意将正确的选出,然后剔除。分析时注意抓住两个限定词:出生1周内及新生儿。新生儿的体液总量占体重的比例较其他年龄段的小孩高,胎龄越小,体液所占的比例越高,约占体重的75%~85%。新生儿每日的液体需要量与体重和日龄有关,体重越低,每千克所需的液体量越高,约为80~140ml/kg,足月儿每日钠的需要量约为1~2mmol/kg,<32周早产儿约3~4mmol/kg,新生儿生后10天由于红细胞的破坏,血钾偏高。生后由于母体的钙供应突然停止,外源性的钙供给量很少,再加上靶器官对PTH的反应低下,易发生低血钙。新生儿肾脏虽能有效维持酸碱平衡,有一定的酸化尿液的能力,但其碳酸氢盐的肾阈值低,肾脏处理酸负荷能力不足,故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A、B、E选项是纯粹的记忆题,错选则完全是记忆问题。C、D选项要结合新生儿的生理特点记忆。错选C有可能是未注意此题为否定题。

  • [单选题]新生儿颅内出血,突然发生惊厥时应()
  • 立即静注地西泮(地西泮)或苯巴比妥

  • 解析:这是一道理解记忆题,考核学生在掌握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的基础上,结合以往学习的病理生理、药理学等基础知识判断正确的处理方法。该题的错选率达25%,错选答案大多是B立即用大量脱水剂。对任何一种疾病的处理均应包括对因和对症,对紧急出现的危重症状处理原则是在对因同时先对症以解救濒危状态,维持生命基本体征。新生儿颅内出血最主要的病因是围生期的缺氧和,或缺血,任何增加缺氧、缺血的因素及增加脑血管内压力的因素均会诱发或加重颅内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突然发生惊厥时常提示出现颅内高压,或出血灶的局部刺激,不论是何种情况原则上应先止惊,继之再降低颅压,止血等,因惊厥本身会加重缺氧和增高颅压。应注意各选项都是"立即",故应选择哪一个是真正的"第一",以及如果选择了某项,其后果如何此时若应用脱水剂减轻脑水肿是对的,但不宜"大量"使用,此外,脱水剂需快速注射才达到脱水利尿效果,而新生儿对血容量急增耐受性差,大量高渗脱水剂如甘露醇静注可使血压急剧上升增加脑血管内压力,加重颅内出血;此外,即使对血容量的增加能耐受,但脱水后颅压骤然下降也会加重颅内出血,故B答案是错误的,错在"大量"。以立即腰穿来降颅压,因会诱发脑疝,不但不是减压治疗措施,而且颅高压是腰穿的禁忌证。洛贝林、尼可刹米是中枢兴奋剂,会诱发惊厥、加重症状故不宜使用,故E也不可选。止血剂在新生儿颅内出血时可使用,但发生惊厥时不是首先采取的抢救措施,此时正确的处理手段应该是C立即静注地西泮或苯巴比妥来控制惊厥,减轻由于惊厥导致的脑组织的进一步缺氧损伤及脑水肿。

  • [单选题]1个月女孩喂养困难,吃奶少、少哭、哭声低微,5天排便一次。查体:仍有轻度黄染,血清T3正常,T4降低,TSH升高。对此患儿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
  • 甲状腺片口服

  • 解析:这是一道应用题,涉及诊断和治疗,错选率高达30%。错选项依次为A、E、C。从提供的病史和实验室资料,诊断先天性甲低不难。先天性甲低是多因性疾病,包括甲状腺发育不良至甲状腺素合成障碍(又可分为缺碘和甲状腺素合成途径的先天性酶缺陷)。缺碘只是各病因中的一部分。错选的可能原因在二处,其一是学生过于强化了缺碘在先天性甲低病因学中的地位,其二是对题目的"最有效"这三个字未引起注意。即使是缺碘引起的先天性甲低,补给碘也要经其甲状腺合成有生理效应的甲状腺素才能达到治疗作用。因此,对缺碘所致甲低也应首选甲状腺片以尽快起效。而对非缺碘所致的甲低,则碘剂完全不能起到治疗作用。即使是缺碘,对于不同碘的选择,答题者也应结合题目。题目中的患者年龄仅一个月,其饮食只可能是母乳或牛乳,因此选择A是完全不实际的,但居然占了错选中的1/2。选择E也不合理,因从喂养角度,4个月之后才开始逐步添加辅食,才可能摄入食盐,而对先天性甲低应从一确诊就及早进行甲状腺素替代治疗,这涉及预后,不可能等至4个月才加碘化食盐。对缺碘所致甲低,虽对幼婴可以用碘油肌注,但作为改善症状最快而有效的应是直接给含甲状腺素制剂,因此选择"C"从治疗原则上虽不错,但不切"最有效"的题义。对幼婴最有效的措施只能是甲状腺素的替代治疗。

  • [单选题]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发生的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最主要机制是()
  • 叶酸和维生素B12与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有关

  • 解析:该题是一道理解记忆题,考核对红细胞生成过程的理解。从幼稚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中:①胞质合成血红蛋白增加,血红蛋白的组成包括血红素(铁离子和原卟啉)和珠蛋白,不涉及叶酸和维生素B12;②胞核不断分裂和成熟,最后脱核成为红细胞,而胞核分裂必然有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合成和复制,四氢叶酸是DNA合成过程中的辅酶,维生素B12则能促使叶酸转变为四氢叶酸,因此无论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均会导致四氢叶酸减少,使核分裂延迟;同时由于胞质血红蛋白合成不受影响,使红细胞的胞体变大,形成巨幼红细胞。多数考生都知道叶酸和维生素B12与红细胞的生成有关,但有部分考生对具体的机制不是很清楚,答题时举棋不定,错选答案中最多的是A和E。答错者知道叶酸和维生素B12与DNA合成有关,但不知其确切关系。答A者混淆了DNA和RNA的名称,同时,即使是DNA,叶酸、维生素B12也不应是"组成物质"。错答E者则概念更模糊,"细胞分裂"是一太大的范畴。在各选项中均列出了红细胞生成中"环节"性的提示句,考的是"机制",因此,这种模糊的选项不可能是答案。

  • [单选题]肺炎支原体或衣原体肺炎,首选的抗生素是()
  • 阿奇霉素

  • 解析: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罗红霉素及阿奇霉素。

  • [单选题]出生时新生儿的头围约()
  • 34cm

  • 解析:出生时头相对大,新生儿头围平均34cm。

  • [单选题]法洛四联症最早且主要的表现()
  • 青紫

  • 解析:青紫为其主要表现,其程度和出现的早晚与肺动脉狭窄程度有关。多见于毛细血管丰富的浅表部位,如唇、指(趾)甲床、球结合膜等。

  • [单选题]2天女婴,第一胎,足月顺产,出生18小时发现皮肤黄染,吃奶好。体检:反应好,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肝肋下2cm,子血型"B",母血型"O",血清胆红素257μmol/L(15mg/dl)。最可能的诊断为()
  • 解析:出生24小时内出现皮肤黄染,总胆红素明显升高,系病理性黄疸。血型母"O"子"A"或"B"型最易发生ABO溶血病。考点提示:溶血病和败血症的鉴别诊断是每年考试重点。

  • [单选题]4岁,男孩。反复咳嗽3个月,查体:体温正常,浅表淋巴结(-),咽(-),两肺多哮鸣音,无水泡音。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心血管系统题库 细胞病理学题库 心胸外科题库 普通外科题库 病理切片室及尸检室题库 泌尿生殖科题库 呼吸科题库 神经外科题库 电镜室及分子病理室题库 肾脏内科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