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在某乡村小学,教师在同一个教室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 )。
复式教学
解析: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
[单选题]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班主任把班会课、自习课等能利用的时间平均分配给了这三科老师用于补课,这种做法( )。
不正确,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解析: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题目中班主任只关注了语文、数学等主科课程的学习,而忽视了其他学科及课外活动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故选择D。
[单选题]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一部具有独立学科形态的教育学著作,其作者是德国教育学家( )。
赫尔巴特
解析:《普通教育学》是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于1806年发表的,它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单选题]因为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 )。
负强化
解析:】负强化是指个体在作出某种反应后,消除某种厌恶的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境,从而使同类行为在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处分对学生来说是厌恶的刺激,在表现出进步明显这一行为后,老师撤销厌恶刺激,即属于负强化。故选择B。A项,正强化是指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C项,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处罚。处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处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惩罚的运用必须慎重,处罚一种不良行为应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D项,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