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叶酸和维生素B12与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有关
题目: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发生的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最主要机制是()
解析:该题是一道理解记忆题,考核对红细胞生成过程的理解。从幼稚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中:①胞质合成血红蛋白增加,血红蛋白的组成包括血红素(铁离子和原卟啉)和珠蛋白,不涉及叶酸和维生素B12;②胞核不断分裂和成熟,最后脱核成为红细胞,而胞核分裂必然有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合成和复制,四氢叶酸是DNA合成过程中的辅酶,维生素B12则能促使叶酸转变为四氢叶酸,因此无论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均会导致四氢叶酸减少,使核分裂延迟;同时由于胞质血红蛋白合成不受影响,使红细胞的胞体变大,形成巨幼红细胞。多数考生都知道叶酸和维生素B12与红细胞的生成有关,但有部分考生对具体的机制不是很清楚,答题时举棋不定,错选答案中最多的是A和E。答错者知道叶酸和维生素B12与DNA合成有关,但不知其确切关系。答A者混淆了DNA和RNA的名称,同时,即使是DNA,叶酸、维生素B12也不应是"组成物质"。错答E者则概念更模糊,"细胞分裂"是一太大的范畴。在各选项中均列出了红细胞生成中"环节"性的提示句,考的是"机制",因此,这种模糊的选项不可能是答案。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下列哪点不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主要临床特点()
腹部触诊有肌紧张和反跳痛
解析:这是一道理解记忆题,考核学生在全面记忆掌握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病机制及基本病理改变的基础上,结合新生儿的特点,判断其主要的临床特点。该题的错误率不甚高,主要的错选答案是A和C。这是一道否定题,应注意题目要求中的"不是"和"主要临床特点"两个方面。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各种病因使肠黏膜受损发生缺血性坏死、肠道内细菌及内毒素的作用以及肠功能失调,即新生儿NEC是尚不成熟的胃肠道对多种有害因素所产生的最后共同反应。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在宫内多处于慢性缺氧状态,易发生红细胞增多、血液黏稠度增高,使肠黏膜微循环障碍造成黏膜损伤;另外,低出生体重儿肠道发育不成熟易导致功能性肠梗阻,肠腔压力升高进一步使肠壁血流减少导致肠黏膜发生缺血性损伤。由此可见,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多发于低出生体重儿。其主要的病理改变是肠腔极度充气、黏膜下层呈斑片状或大片坏死,主要临床特点A、B、C和E与之相符。而对于小儿特别是新生儿来说,由于其腹壁肌肉发育未成熟,急腹症时较少出现典型的腹膜刺激征如肌紧张和反跳痛;而作为年龄的特点,即使有反跳痛临床上也不可能判断出新生儿是否"痛",这样的选项描述即使从一般逻辑出发也是可辨是非的。
[单选题]肾病综合征患儿,长期禁盐,近3天出现频繁呕吐、嗜睡、惊厥2次,明显水肿,可能诊断为()
肾病综合征伴低钠血症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应用题,主要考核学生对肾病综合征常见并发症的掌握情况,错选率不高,约10%。主要错选答案是D,其次是E和A。正确回答本题应从两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长期禁盐所致的电解质紊乱,其次是呕吐,惊厥与其关系。肾病综合征患儿长期禁盐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常见的是低钠、低钾和低氯,低钙较少见;但对于部分摄入不足的患儿也可出现低钙。可引起惊厥的电解质紊乱是低钠和低钙,低钾一般不引起惊厥,因此可除外答案E。然后根据病史患儿近3天出现频繁呕吐、嗜睡、惊厥2次,明显水肿,提示患儿先有脑水肿,然后才出现抽搐。引起脑水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低钠血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及反复抽搐引起脑缺氧而导致脑水肿等。把握了以上要点,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该患儿由于长期禁盐导致低钠血症,而血钠是维持细胞外晶体渗透压的主要离子。低钠血症导致细胞外液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肿胀,在脑组织引起脑水肿、颅内压升高,出现频繁呕吐、嗜睡和惊厥发作。虽然肾病综合征患儿易感染,但是题目中并未提及有感染的表现,因此,答案A不大可能。错选答案D的原因可能是认为在儿科患者,低钙血症引起惊厥最常见,但多见于婴儿;此外,肾病综合征的患者虽可出现钙磷代谢紊乱,但是低钙血症并不直接引起嗜睡和呕吐等脑水肿表现,除非是多是因为反复抽搐引起脑缺氧而导致脑水肿,与患儿先有呕吐、嗜睡等脑水肿表现,再出现惊厥不符;另外,本题未提及引起低钙的诱因,如补碱等。因此,低钙血症也不是最可能的答案。
[单选题]婴幼儿易患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是()
呼吸道黏膜缺少SIgA
解析: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新生儿及幼婴儿咳嗽反射及气道平滑肌收缩功能差,纤毛运动功能亦差,难以有效地清除吸入尘埃及异物颗粒。婴幼儿的IgA、IgG和IgG亚类含量均低。此外,肺泡巨噬细胞功能不足,乳铁蛋白、溶菌酶、干扰素、补体等的数量及活性不足,故易患呼吸道感染。
[单选题]原发性免疫缺陷易出现的主要疾病是()
自身免疫性疾病
解析: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主要表现是感染,易患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单选题]川崎病发生冠状动脉高危因素除外()
[单选题]2岁到青春前期,体重每年增长约为()
2kg
解析:正常足月婴儿出生第一个月体重增加可达1~1.7kg,生后3~4个月体重约等于出生时体重的2倍(6kg),一周岁时约为出生时3倍(10kg),生后第2年体重增加2.5~3.5kg,2岁至青春前期年增长值约2kg。
[单选题]恒牙骨化开始的年龄是()
新生儿
解析:恒牙的骨化从新生儿期开始。
[单选题]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可靠的早期诊断指标是()
血1,25-(OH)3-D3降低
解析:有日光照射不足及维生素D缺乏的病史,佝偻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血生化改变和骨X线改变可做出正确诊断。但应注意早期病儿骨骼改变不明显。多汗、夜惊、烦躁等神经精神症状又无特异性,需结合患儿年龄、季节、病史做出综合判断。血清25-(OH)D3(正常10~80μg/L)和1,25-(OH)2D3(正常0.03~0.06μg/L)水平在佝偻病初期就已明显降低,为可靠的早期诊断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