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题目:女性,69岁。肝硬化20年。1周前诊断为巨块型肝癌,并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肿瘤已不适合切除。如何处理()。
解析: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为原发性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案,疗效好,可提高患者的3年生存率。常用栓塞剂有吸收性明胶海绵碎片和碘化油。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男性,34岁。近三天排柏油样便,每日2~3次,以往常有反酸,上腹痛,夜间重,进食可缓解,查体:贫血貌,肝脾不大,右上腹压痛,最可能的诊断是()。
消化性溃疡病并出血
[单选题]男性,44岁。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经过PPI+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方案失败后,可选择下列哪种治疗方案继续治疗()。
序贯疗法:第一阶段PPI+阿莫西林,第二阶段PPI+替硝唑+克拉霉素
[单选题]男性,44岁。间断上腹部不适2年,胃镜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HP+,应该选择哪种治疗()。
PPI+两种抗生素
[单选题]女性,45岁。肝硬化腹水患者,应用大量呋塞米后出现乏力、少尿、食欲差、意识不清。血清肌酐10mg/dl,血钾3.2mmol/L,血钠130mmol/L。脑电图正常。可能的诊断是()。
肝性脑病
解析:肝性脑病又称肝性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其常见的诱因有:上消化道出血、大量排钾利尿、感染、放腹水、高蛋白饮食、安眠镇静药、麻醉药、便秘、尿毒症和外科手术等。该患者利尿过快,引起血清离子紊乱,存在引起肝性脑病的诱因,首先考虑此诊断。
[单选题]女性,55岁。乙肝病史5年,自觉乏力、食欲差,到医院化验肝功ALT94U/L,AFP350U/L,经1个月保肝治疗,复查肝功ALT46U/L,AFP110U/L,最可能的诊断是()。
慢性迁延性肝炎
解析:APF,即甲胎蛋白,其升高可见于原发性肝癌、急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及妊娠期妇女。原发性肝癌AFP持续性升高,常大于400ng/ml;在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中,AFP一般不超过300ng/ml,并且随着转氨酶恢复正常,AFP也逐渐下降;在妊娠的3~5个月时AFP会达最高峰(一般不超过200ng/ml),以后逐步下降,到胎儿出生后恢复正常。
[单选题]男性,46岁。肝硬化病史3年,2个月来出现腹胀,午后低热,腹泻,每日排糨糊样便4~6次。查体:巩膜无黄染,结膜苍白,心肺未及异常,腹膨隆,质韧,全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和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肝脏肋下未及,脾肋下3cm,质韧,无触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腹水化验:黄色混浊,比重1.014,蛋白25g/L,白细胞计数0.65×109/L,以淋巴细胞为主,腺苷脱氨酶40U/L。该患诊断为()。
肝硬化并发结核性腹膜炎
解析:该患者肝硬化诊断明确,腹水化验结果提示腹水性质介于渗出液与漏出液之间,应注意肝硬化患者如腹水出现感染除有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可能外,还因其免疫力低下,有合并结核性腹膜炎的可能。此患者腹水中白细胞总数升高,分数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ADA升高,且有午后低热、排糊状便等临床表现,故考虑肝硬化并发结核性腹膜炎。
[单选题]幽门管溃疡的腹痛特点()。
上腹疼痛无节律性,药物治疗反应差,呕吐多见
解析:壶腹部溃疡夜间痛和背部放射痛更为明显,较易并发出血,内科治疗效果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