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正确,体现了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题目:针对如何对待自己做过的错题,王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同学们决定分组进行错题整理,每组建立一个学科错题本,组内成员分工进行整理,最后将做题不顺畅、掌握不牢固的题用黑笔写到笔记本上,完全不会或者做错的题用红笔记到笔记本上。关于王老师的做法( )。
解析: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强调,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题目中通过组内成员分工整理错题的形式,体现了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方式,故选择A。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高尔基被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代表",下列选项中,不是高尔基作品的是( )。
《老人与海》
解析:《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海明威,美国现代文学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宣言书)、《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中篇小说《老人与海》等。高尔基,被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称之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代表"。代表作:《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其中,自传体的人生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故选择A。
[单选题]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 )。
《学记》
解析:《学记》相传作者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这本书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常考内容包括"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学不躐等"要求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等。故选择D。A项,《论语》是"四书"(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主要反映孔子的教育思想。除了教育思想外,还有相关的政治、道德、文化思想。常考内容包括教育作用一一"性相近,习相远",庶、富、教;教育目的一一学而优则仕;教育内容一一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教育方法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学思行结合。B项,《大学》是"四书"之一,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常考内容有《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C项,《孟子》是"四书"之一。孟子是思孟学派代表人物,是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被称为"亚圣"。常考知识有"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思考才能获得知识真谛);"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就是指百姓都能得到好处)等。
[单选题]下列关于行动研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研究主体是理论工作者
解析:教育行动研究,研究的主体就是教师本人,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故选择A。
[单选题]知觉是把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这是知觉的
选择性
解析: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其中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故选择B。A选项,整体性,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C选项,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知觉对象的特征。D选项,恒常性,在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知觉某一熟知的物体时,虽然该知觉对象的物理属性(大小、形状、明度、颜色等)受环境情况的影响而有所改变,但是对它的知觉却保持相对稳定性,知觉的这种特征,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多选题]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受社会发展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