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男性,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年,经干扰素+羟基脲治疗后脾脏缩小,外周血象正常,但近来不明原因发热,脾再次肿大,血象:Hb80g/L,血小板90×10/L,WBC20×10/L,骨髓中原始粒细胞38%,继续上述治疗无效。下列哪种情况最为可能()。
正确答案 :E
慢粒急变期
[单选题]淋巴瘤最常见的表现为()。
正确答案 :A
无痛性淋巴结肿大
[单选题]以下抗癌药物可严重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但除了()。
正确答案 :
[单选题]缺铁性贫血病人的实验室检查是()。
正确答案 :D
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
[单选题]关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象,哪一项是错的()。
正确答案 :C
淋巴细胞相对减少
解析: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
[单选题]鉴别再生障碍性贫血与白血病最有价值的是()。
正确答案 :D
浸润症状
解析:浸润症状是恶性肿瘤诊断要点,故可作为再障与白血病鉴别点。
[单选题]缺铁性贫血的细胞形态学表现多为()。
正确答案 :A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解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细胞形态学特征。
[单选题]关于M蛋白,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B
多发性骨髓瘤均伴有M蛋白
解析:绝大多数多发性骨髓瘤伴有M蛋白,但约1%的患者血清或尿中不能分离出M蛋白,称为不分泌型骨髓瘤。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不伴有M蛋白。有M蛋白不一定是多发性骨髓瘤,因为M蛋白还可见于巨球蛋白血症、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及反应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如淋巴瘤可有反应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
[单选题]患者,男,22岁。面色苍白、乏力3个月。体格检查:皮肤可见散在性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胸骨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血象:RBC2.0×1012/L,Hb60g/L;WBC3.6×10g/L,中性粒细胞0.30,淋巴细胞0.70,血小板30×109/L,网织红细胞0.004。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正确答案 :D
再生障碍性贫血(普通型)
解析:该患者全细胞减少,但中性粒细胞>0.5×109/L,血小板>20×109/L,所以最可能的诊断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普通型)。
[单选题]患者,男,19岁。寒战、高热3天,伴鼻出血和口腔黏膜溃疡。血象:RBC3.4×1012/L,Hb100g/L,WBC1.0×109/L,中性粒细胞0.15,淋巴细胞0.85,血小板12×109/L,网织红细胞0.001,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重度低下,粒、红、巨核三系减少,非造血细胞占0.85。此患者治疗首选()。
正确答案 :E
支持及对症治疗+环孢菌素(环孢素)+G-CSF
解析:从病例资料反映患者应诊断为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故该患者治疗首选支持及对症治疗十环孢菌素(环孢素)+G-CSF。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