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肛门期

题目:心理发展阶段滞留此期的人倾向于吝啬、极度俭省、讲求秩序、洁癖和强迫等()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根据文章内容.最适合作为文章标题的一项是:(  )
  • 请回答下面的题目: 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灯具是在战国中晚期墓中出土的。在战国中晚期墓中出土的灯具,结构已经很完善了,制作也很精美。如出土的中山国古墓中银首人俑灯和十五连枝铜灯,已不是原始阶段的灯具了,可以说是中国灯具中的精品。在它们以前,灯具的发明和演变已经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因此.灯的出现应早于战国中晚期,有人认为它大约出现在春秋晚期或战国初期。 任何一件发明都不是从天而降、突然产生的,总是由某一件东西逐渐发展演变而成的,灯的出现也不例外。灯的最早称呼不是“灯”,而是“镫”。《楚辞·招魂》中有:“兰膏明烛,华镫错些。”意思是泽兰炼的油制作的明烛,装饰华丽的烛台。在周朝,“镫”字与“登”字是通用的。《尔雅·释器》中有“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可见“登”是一种叫“瓦豆”的东西。那么,瓦豆与灯具有什么关系呢?瓦豆是新石器时代的一种陶制食器,其形状是上面有一个敞口钵,底下有一个喇叭形底座,到了商朝,瓦豆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上部的敞口钵变成直而深的腹壁,下部的喇叭形底座也成了带有弦纹的高圈足。 瓦豆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盛行于商周。后来不知是谁最早在瓦豆中置一灯芯用来点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瓦豆也就被演变成照明的工具——灯了。在战国的墓葬中,有一种陶制细瓦豆,它最早的形状是浅盘,平坦底,尔后逐渐演变成一种盘底中央呈乳状突起,可以插灯芯的瓦豆。瓦豆的这种变化可能就反映出它从食器到点火照明灯具的演化方向。因此,最初,人们把灯称之为“镫”也是不无道理的。这正反映了灯的演变发展的过程——从瓦豆演变成灯。现在看来,无论从文字学的角度推测,还是从瓦豆的演变发展的过程来看,在我国灯的发展史上,灯恐怕就是由这种叫瓦豆(又称陶豆)的东西演变过来的。。 本文第二段引用《楚辞·招魂》中“兰膏明烛,华镫错些”这句话的作用是: (  )

  • 古灯小史

  • 解析:“发展史”多指从古至今某一事物的发展过程,文段只提到了灯在古代的演化,显然不合文段内容.排除C。“瓦豆”不是文段主体,可以排除D。文章主要描述了我国古代灯具由瓦豆演变而来的历史。A项“灯的发明”范围太大.相比之下,B项“古灯小史”更贴合文意。答案为B。

  • [单选题]补阴剂中属“纯补无泻”的方剂是()。
  • 左归丸

  • 解析:【考点】左归丸的功用。左归丸主治真阴不足证,具有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之功,为纯补之剂。

  • 推荐下载科目: 精神疾病的分类与诊断过程与医学伦理道德题库 心理治疗题库 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题库 精神障碍症状学题库 精神病学专业实践能力题库 人格理论题库 精神病学相关专业知识题库 情感性精神障碍题库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与偏执性精神障碍题库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