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2200
题目:
某村位于黄河上游,发展水平不高,2010年开始大规模利用当地条件种植农产品以增加农民收入。2014年全县该农产品种植达2000亩,年产量达500万公斤。市场需求十分旺盛,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假定农产品的供给函数为Q=3+3P。式中:Q为供给量,单位为公斤;P为价格,单位为元。
解析:本题考查农产品供给。4.4×5000000=2200(万元)。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某农业企业2015年投资R项目,当时的货币时间价值为15%.该企业要求的风险报酬率为8%。R项目寿命期为3年,总投资额为900万元,项目开始时一次投入,分3年收回,每年收回300万元,项目每年盈利200万元。该企业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有:增发普通股500万元;发行企业债券200万元;动用企业留存收益200万元。发行普通股的筹资费用率为5%,预计第一年股利率为12%,以后每年增长2%。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该企业发行普通股的成本为( ) 。
14.63%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企业的资金成本。普通股资金成本=[12%/(1—5%)]+2%=l4.63%。
[多选题]下列资金来源中,属于农业企业债务资金的有( ) 。
银行借款
发行债券
解析:本题考查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债务资金:企业可以通过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应付款项等方式取得。
[单选题]投保人对投保的标的物具有一定的经济利益、经济权益或责任关系,这体现的保险原则是( )。
可保利益原则
[单选题]村集体经济组织有一台设备,原价12000元,预计净残值2000元,预计可以使用10000小时,本年实际使用3000小时。该设备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本年折旧额为( )元。
3000
解析:本题考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工作量法的计算公式如下: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完成总工作量=(12000-2000)/10000=1(元)。年折旧额=某年实际完成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3000×1=3000(元)。
[单选题]农业技术经济效果是指( )。
农业技术的应用和实施所取得的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之间的比例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含义。农业技术经济效果是指农业技术的应用和实施所取得的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
[单选题]关于食品安全标准的说法,错误的是( ) 。
企业标准应严于国家标准,使用范围不受限制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分类与制定。企业标准是指由企业制定的作为组织生产依据的,或在企业内制定适用的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由企业自行组织制定的并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备案(不含内控标准),其使用范围是受限制的。
[多选题]农业企业筹措资金的基本原则有( ) 。
规模适当原则
来源合理原则
方式经济原则
筹措及时原则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企业筹措资金的基本原则。农业企业筹措资金的基本原则包括:规模适当原则、筹措及时原则、来源合理原则、方式经济原则。
[单选题]村集体经济组织有一辆运输汽车,原价200000元,预计可以行驶200000公里,预计净残值2000元,2014年共行驶50000公里,该汽车采用了工作量进行计算,则2014年的累计折旧金额为( ) 元。
49500
解析:本题考查固定资产折旧与清理的核算。工作量法是按固定资产在使用年限内能够提供的工作量计算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完成总工作量=(200000-2000)/200000=0.99;年折旧额=某年实际完成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2014年的折旧额=50000×0.99=49500(元)。
[多选题]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常见的影响农产品质量的风险因素包括( ) 。
产地环境污染
生产中的农业投入品污染
生产中的农事操作不当污染
解析:本题考查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分类。常见的影响农产品质量的风险因素包括:产地环境污染、生产中的农业投入品污染、生产中的农事操作不当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