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两样本均数比较,经t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时,P越小,说明()
正确答案 :C
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有差别
[单选题]两独立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如果不满足方差齐性,可以采用的统计方法是()
正确答案 :C
近似f检验
[单选题]正态近似法估计总体率的95%可信区间用()
正确答案 :D
P±1.96sp
[单选题]四格表如有一个实际数为0()
正确答案 :C
还不能决定是否可作X2检验
[单选题]直线相关系数的假设试验,可认为()
正确答案 :D
X、Y间存在线性关系
[单选题]直线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中,自由度为()
正确答案 :D
n-2
[单选题]欲比较新药与常规药治疗某种疾病的疗效是否有差别(疗效分为有效、无效),宜选择的统计方法为()
正确答案 :A
成组设计的X2检验
[单选题]乙型脑炎疫苗接种年龄()
正确答案 :E
根据流行地区和季节
解析:这是一道记忆题,是对计划免疫基本内容和各种疫苗接种年龄要求的考核,常见错误为记忆混淆,随机选择。卫生部规定,婴儿必须在1岁内完成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百白破(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麻疹减毒疫苗和乙型肝炎病毒疫苗等5种疫苗(包括了9种免疫原)的接种。按照年龄相关的免疫学特点,病原体侵犯的好发年龄以及致病后致死、致残的危险性将5种疫苗有计划地安排在指定的年龄段内接种,成为计划免疫的具体内容。卡介苗和乙肝疫苗一般在生后即接种,如因围生期疾病原因,卡介苗可推迟至2个月内接种。脊髓灰质炎因其致死和致残率高,且4个月后发病率渐增,故安排在2个月时即可服用,使抗体产生后可覆盖易感年龄。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具人群的普遍易感性(从新生儿起),但以婴幼儿为高。由于不可能在3个月内导入过多的免疫原,因此,按计划将"百白破"的接种安排在3个月以上进行。麻疹也具人群的普遍易感性,但婴儿可以经胎盘得到母亲抗体,生后4~6个月仍有免疫力,因此,本病的预防接种被安排在8个月以后。对一些计划免疫以外的传染病,如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风疹、流感、甲型肝炎和腮腺炎等则根据地区和季节接种。以上的安排与前述按照的原则的关系是相对的,而计划免疫的"计划"是国家统一的儿童保健措施,是每一个预防保健部门执行的依据。因此,作为儿童保健的课程必须让每一个医学生了解计划内容。
[单选题]3岁小儿佝偻病后遗症的最常见表现是()
正确答案 :E
"X"形腿或"O"形腿
[单选题]某地调查中小学生贫血患病情况,抽查小学生410名,有贫血患者120名;抽查中学生320名,有贫血患者58名
正确答案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