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在伦理观方面,孟子认为“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基于此,他们提出的主张分别是推行()。
  • 正确答案 :B
  • “仁政”与道德教育

  • 解析:孟子认为“性本善”,主张推行仁政,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主张美德即知识,主张道德教育,故B项正确。

  • [单选题]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 正确答案 :C
  • 义和团运动

  • 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隋感”“理性”“民族主义”“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符合,选择C项。A项、B项、D项都有理论指导,排除。

  • [单选题]蒋介石曾说:“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上述材料()。
  • 正确答案 :A
  • 肯定了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

  •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蒋介石认为,“二十一条”违背了民心,损害了国民的自信,引发了五四运动,预示军阀政治没落的必然性。由此可以看出,蒋介石充分肯定了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故选A项。B项错误,五四运动不是由签订“二十一条”这一条因素造成的;C项错误,抗日战争是在1937年爆发的,与材料明显不符;D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

  • [单选题]1976年10月,胡耀邦提出:“现在我们党的事业面临着中兴。中兴伟业,人心为上……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与上述表述相吻合的中央决策出自()。
  • 正确答案 :B
  • 十一届三中全会

  • 解析:关注材料的关键信息“停止批邓”“生产狠狠抓”。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与材料的意思相吻合。

  • [单选题]以下各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
  • 正确答案 :C
  • 逼迫中国开埠通商

  • 解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就是打开中国国门,开埠通商以赚取巨额利润。故本题选C。

  • [单选题]中国自古就有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优良传统。下列选项对图片所示水利工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B
  • 促进了秦国农业发展,使东方六国难以抗衡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图片可知此水利工程是灵渠,结合所学可知其用途是为了征服越族时运输军队和物资的,它沟通了湘江和漓江,对秦统一全国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根据题意可排除A项、C项、D项三项。该水利工程不用于灌溉,因此B项符合题意。

  • [单选题]浙江籍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说过:“凡一代又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①王国维认为,元曲和唐诗、宋词一样,都是一个时代文学成就的代表,赋予了元曲很高的文学地位②元曲“托体稍卑”可以理解为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③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④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都只是在某一朝代兴盛,后来就都消亡了
  • 正确答案 :B
  • ①②③

  • 解析:由材料“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可以看出①的理解是正确的;由材料“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可以看出,元曲因为地位低,不为人重视,所以没有被载入明清的史志和《四库》的集部,因此②、③理解也是正确的;④说法过于绝对,上述的文学成就在一定程度上仍留存于后世。因此答案为B项。

  • [单选题]中国象棋上楚河、汉界的划分与下列哪些历史人物有关?()①陈胜②吴广③项羽④刘邦
  • 正确答案 :C
  • ③④

  •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灭亡之后,刘邦和项羽展开了争夺统治权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项羽称西楚霸王,刘邦称汉王。故选C项。

  • [单选题]有学者说:“尽管各家的措施有的看似残暴,有的看似温和,他们都可以为了自己苦苦追寻的理想而殉道。孔子追求了一辈子仍不被采用;吴起、商鞅先后殉道;墨子为了天下的普通百姓而奔走呼号等。”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D
  •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当时都未被采纳过

  •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坚持不懈地宣传自己的主张,批驳别人的观点,这就使得各家学说有了鲜明的特点,也就形成了思想纷争的局面。他们之所以苦苦追求,都是为了得到统治者的重用,以便更好地传播自己的思想主张。所以,A项、B项和C项都是正确的。当时尽管“他们……殉道”,但还是有一些思想被统治者采纳过,如法家思想,而吴起、商鞅也都被重用过,所以D项不符合史实。

  • [单选题]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西城市,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而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在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如盐铁官营)。以下作为上述材料的研究主题合适的是()。
  • 正确答案 :C
  • 中国官营手工商业和西方城市商业发展的对比

  • 解析:材料并没涉及体制问题,所以排除A项;材料所讲的是中世纪的中国和欧洲城市发展特点的不同,并未涉及城市化进程的速度,所以排除B项;在统治理念上,西方是法制,中国是人治,所以D项错误。由此可知材料研究主题合适的是中国官营手工商业和西方城市商业发展的对比。所以答案选C项。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推荐科目: 中国史题库 世界史题库 知识与能力(综合练习)题库 初中历史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题库 初级中学历史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