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

题目: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解析:题干反映了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能够从明朝灭亡的教训中,对君主专制之害进行批判和反省。故本题选择A项。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舍茅屋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青(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似神仙。”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


  • [单选题]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主张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这一修补主张()。
  • 体现了传统思想文化的活跃

  • 解析:早期启蒙思想家的主张,一改“八股取士”以来形成的思想被束缚的局面,体现传统思想文化的活跃。虽然思想家们提出一些修补封建制度的观点,但并不能削弱君主专制统治,也没能从本质上对该制度进行深入批判,A、B两项错误;影响中国近代社会革命运动的思想来源于西方,C项错误。

  • [单选题]“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机,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就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
  • 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

  • 解析:作者主张国家的权力应来自“千百万人民”,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应该关心民族的危难,这样,国家才会强大,这体现了主权在民观念。A项不正确,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是林则徐、魏源等,没有涉及民权观念。B、C、D三项都蕴含着民权观念,但维新派早于革命派和激进派,且在戊戌变法中“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故选C项。

  • [单选题]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青色的城之意)、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优美牧场之意)。这说明新中国()。
  • 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 解析:归绥、迪化等是旧中国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带有一定征服心态的称呼,具有强烈的大汉族主义色彩,新中国改称呼是切实贯彻各民族平等原则的体现。

  • [单选题]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 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这里所说的“大势”即鸦片战争时期的西方发展趋势.也就是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故B项正确。

  • 推荐下载科目: 世界史题库 教学设计(综合练习)题库 中国史题库 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原则题库 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设计的环节题库 高中历史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题库 高中历史课程的有效教学和高效学习题库 高中历史教学评价题库 历史教学评价的实施题库 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