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题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做法主要反映了哪一德育过程规律?( )
解析:学生思想品德的心理结构是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组成的,各要素之间又是按一定方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只有当这四个心理要素都得到相应的协调发展时,个体的思想品德才能形成。因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故本题选A。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许多人利用早晚的时间学习,记忆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抑制的干扰是( )。
单一抑制
解析:早上记忆效果好,是因为少了前摄抑制;晚上记忆效果好,是因为少了倒摄抑制;白天记忆效果不好,是因为有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双重干扰。与白天所受到的双重抑制相比,早晚所受到的干扰是单一抑制。
[单选题]马斯洛把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称之为( )。
自我实现的需要
解析:自我实现的需要指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和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创造力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故选择C。A选项,尊重的需要表现为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具体表现为认可自己的实力和成就、自信、独立、渴望赏识与评价、重视威望和名誉等。B选项,归属和爱的需要也称为社交需要,包括被人爱与热爱他人、希望交友融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被团体接纳的归属感等。D选项,成长性需要,包括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不回避挑战,甚至刻意追求挑战;不回避紧张状态,甚至刻意保持适度的紧张状态。成长性需要被自我实现的趋向所激发。
[多选题]简述历史课程资源的含义与类型。
[单选题]在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
不衔接也不对应
解析:19世纪欧洲把学校分为两个互不相同的轨道,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中学)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连接的中等职业教育)。双轨之间是平行的,既不对应,也衔接。答案为C。
[单选题]新学期开学,王老师在点名时,被“肖德枨”这个名字难住了。前两个字已经读出口了,第三个字到底读什么呢?“枨”字虽然能看清但恰好打印不如前两字清晰,他想凭感觉读一下,又怕读错了,一时间觉得非常尴尬。王老师的做法恰当的是
立即向学生请教
解析:前两个字已经读出口的情况下,此时需要王老师当场解决问题。A承诺课后查字典,B当场用手机查询,D借打印不清掩饰,均无法有效及时地解决当前问题。因此,此题选C。
[单选题]主张历史学家应具备史才、史学、史识、史德的学者是( )。
章学诚
解析:历史学家应该具备史才、史学、史识、史德是由清代学者章学诚提出。提出历史学家应具备史才、史学、史识的是唐代的刘知己。
[单选题]最早提出活动课程思想的是( )。
卢梭
解析:最早提出活动课程思想的是法国教育家卢梭。他主张让儿童在大自然中通过身体锻炼、劳动和观察事物来学习。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哲学和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为基础,建立了完整的活动课程理论,并付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