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肾上腺素静脉滴注
题目:男性,4岁,因支气管炎伴发热2天,口服消炎药等无效,而改用头孢曲松静脉滴注,以前有输头孢唑林过敏史,表现为荨麻疹(家长自认为头孢曲松治无事、故未做皮试),输入液体约3分钟,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查体: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出冷汗,口唇发绀,血压80/40mmHg,脉搏130/分钟,呼吸38/分钟,全身荨麻疹,患儿应立即采取的治疗措施是()
解析:患儿主要因为药物过敏引起分布性休克,应立即予以肾上腺素静脉滴注抗休克。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休克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
先兴奋后抑制
解析:休克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先处于强烈兴奋状态,血液中的儿茶酚胺大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组织微循环灌流量明显减少。而后出现抑制,最后出现衰竭。
[单选题]患者,男性,19岁,外出务工,不慎从高处坠落,事发后由他人救起。急救现场体检: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四肢冷、出汗,左耻骨联合及大腿根部大片瘀斑、血肿。血压:65/50mmHg,心率:125/分钟,体温:36.8℃。伤后送医院,途中患者渐转入昏迷,皮肤瘀斑,最终死亡。
[单选题]休克淤滞期在补足血容量后应使用()
扩血管药
解析:1.过敏性休克是由于血管扩张引起,如不及时应用缩血管药物,如肾上腺素将导致患者短期内死亡。2.休克缺血期组织灌注不足,故采取的措施首先应该恢复足够的血液灌注和补足血容量,血容量恢复正常后,如交感兴奋能很快恢复正常而不需要使用扩血管药物。3.休克淤滞期是失代偿期,补足血容量后,应用扩血管药物对于微循环的淤滞常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4.低动力型休克即低排高阻型休克,外周血管阻力升高,所以应使用扩血管药物降低外周阻力,有助于增加心排血量。5.心搏呼吸骤停早期(
[单选题]循环淤血期灌流的特点是()
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解析:1.休克早期即循环缺血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小动静脉、微动静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均处于明显的收缩状态,造成组织少灌少流,严重的缺血、缺氧,其中微动脉和毛细血管括约肌对儿茶酚胺的作用较微静脉更敏感,故收缩更强烈,因此灌少于流。2.休克期也即循环淤血期,微循环因为持续地收缩而处于越来越严重的缺血、缺氧状态,造成乳酸酸中毒及大量局部血管活性物质的堆积。此时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对酸中毒耐受性差,对儿茶酚胺的反应降低,血管开始松弛,而微静脉和小静脉对酸性物质的局部代谢产物的耐受性更强,血管继续收缩,造成了多灌少流,灌多于流。3.休克晚期即微循环衰竭,微循环处于不灌不流的状态。4.休克晚期即微循环衰竭,微循环处于不灌不流的状态。5.休克期也即循环淤血期,微循环因为持续的收缩而处于越来越严重的缺血、缺氧状态,造成乳酸酸中毒及局部大量血管活性物质的堆积。此时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对酸中毒耐受性差,对儿茶酚胺的反应降低,血管开始松弛。而微静脉和小静脉对酸性物质的局部代谢产物的耐受性更强,血管继续收缩,造成了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单选题]血容量相对过多的是()。
中心静脉压高,血压低
[单选题]下列能引起肾前性肾衰竭的是()
低血容量休克
解析:肾前性肾衰竭多由于出血、脱水、休克等病因引起血容量不足,心脏疾病、肺动脉高压等所致心输出量减低,全身性疾病引起血容量减少及肾血管病变,均可导致肾血流的低灌注状态,使肾小球滤过率不能维持正常而引起少尿。故选A。盆腔肿瘤压迫输尿管属于尿路梗阻引起的肾后性肾衰竭;肾缺血和肾毒素,如大面积烧伤、挤压、脓毒性休克均为肾性肾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