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胰岛素

题目:通过细胞膜受体起作用的激素是()

解析:题1:主要考核考生对信号分子的结构、性质和作用形式的理解程度。体内有多种性质不同的信号分子,其作用方式也不同。通过细胞膜受体起作用的激素通常是蛋白质类的激素。胰岛素为蛋白质分子,通过与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性激素、糖皮质激素和活性维生素D均为类固醇激素,可通过细胞膜,进入胞质与其受体结合。甲状腺素为氨基酸衍生物激素,其受体存在于胞质。本题准确答案是D。题2:主要考核考生对各激素的生理功能的理解。甲状腺素能促进能量代谢,参与维持人体基础代谢率。而其他的激素并不直接影响能量代谢。本题准确答案是C。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口腔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学特点是()
  • 细胞间桥极少

  • 解析:此题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病理变化特点的试题。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以不成熟的细胞为主,有大量的正常或不正常的核分裂,角化珠非常少,细胞间桥几乎不能发现。因此答案应选E。

  • [单选题]磨耗与磨损的主要区别为()
  • 前者是牙与牙或牙与食物之间的摩擦引起,后者是牙与外物机械摩擦产生,且发生在牙体的部位不同

  • 解析:磨耗是指在咀嚼过程中,由于牙面与牙面之间,或牙面与食物之间的摩擦,使牙齿硬组织缓慢地、渐进性消耗的生理现象。牙齿的磨耗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明显,多发生在牙齿的面、切嵴及邻面。侧方咬合时,由于上颌磨牙的舌尖及下颌磨牙的颊尖,无论在工作侧或非工作侧均有接触,所以上述牙尖磨耗较多。前伸咬合时,上下颌前牙对刃后,下颌前牙切嵴即沿上颌前牙舌面向后上滑行回归至牙尖交错,故下颌前牙切嵴磨耗较多。咀嚼时,各牙均有其生理动度,相邻牙齿的接触点因相互摩擦产生邻面磨耗。磨损一般指牙齿表面与外物机械性摩擦而产生的牙体组织损耗。如刷牙引起的前后牙唇、颊面的非生理性损耗;嗑瓜子造成的上下中切牙切缘的楔形缺损。

  • [单选题]下列有关唾液的性质不正确的是()
  • 餐后为酸性

  • 解析:唾液是泡沫状、稍混浊,微呈乳白色的黏稠液体,比重为1~1.009。pH在6.0~7.9之间,平均为6.75,但存在个体和分泌时间的差异。在无刺激状态下,如睡眠或早晨起床时多呈弱酸性,餐后可呈碱性。唾液是低渗的液体,唾液渗透压通常低于血清的渗透压;唾液分泌率增加时,渗透压增加。流速低时,其渗透压可低至约为50mOsm/L;而在最大流速时,其渗透压可高达300mOsm/L。然而,唾液相对于血清能够成为等渗甚至是高渗的溶液。唾液中电解质成分也随分泌率的变化而异,其原因是分泌液在流经导管时,导管上皮细胞对电解质的吸收不同所致。

  • [单选题]食物的切割是如何实现的()
  • 前牙切咬运动

  • 解析:切割功能主要通过下颌前伸咬合实现。开始时,下颌从牙尖交错位或姿势位向下前方伸出,继则上升,使上下前牙咬住食物,用力切割。在穿透食物后,下切牙的切缘顺沿上切牙舌面的方向回到牙尖交错位。下颌由切牙对刃位滑到牙尖交错位的运动(由对刃滑到牙尖交错),是发挥功能的阶段。

  • [单选题]基因表达的主要调控环节在()
  • 转录的起始

  • 解析:基因表达调控可见于从基因激活到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各个阶段,包括转录水平(基因激活及转录起始)、转录后加工及运转、翻译及翻译后水平的调控,但以转录水平的基因调控最为重要,在转录中,转录起始又是最关键的调控环节。所以本题准确答案为B。

  • [单选题]能与血浆游离胆红素结合进行运输的物质主要是()
  • 白蛋白

  • 解析:胆红素主要源于衰老红细胞内血红素的降解。胆红素在血液中主要与白蛋白结合而运输,此称游离胆红素,具有脂溶性、不能透过肾小球、有毒性、与重氮试剂呈间接反应等特点。游离胆红素可自由通透血窦面的肝细胞膜而被摄取。在肝细胞胞质,胆红素与Y蛋白或Z蛋白(Y蛋白为主)结合并转运至内质网,在此被结合转化成葡糖醛酸胆红素,此称结合胆红素,具有水溶性、能透过肾小球、无毒性、与重氮试剂呈直接反应等特点。在血浆中存在的球蛋白、载脂蛋白和运铁蛋白都不能与胆红素结合。所以本题准确答案是A。

  • [单选题]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
  • 血中游离胆红素浓度增加

  • 解析:本题主要考核考生对胆红素代谢的理解程度及胆红素代谢异常时体液中胆红素及其代谢物的变化。胆红素主要源于衰老红细胞内血红素的降解。在肝细胞胆红素与葡糖醛酸结合生成水溶性的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后者由肝主动分泌,经胆管排入小肠。溶血性黄疸时,产生过量的血红素,使血液中的游离胆红素浓度增加。在溶血性黄疸早期,肝功能正常时,仍能进行正常胆红素代谢,结合胆红素进入肠道代谢,粪便颜色并不变浅。而且结合胆红素不反流入血,所以血中结合胆红素也不增高。本题准确答案是D。

  • [单选题]溶菌酶的作用是()
  • 杀菌和抗菌

  • 解析:唾液中黏液素在咀嚼、吞咽、言语等活动中起润滑作用,使其顺利进行。唾液中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糊精,进而水解成麦芽糖。唾液中溶菌酶能水解细菌细胞壁上黏多糖或黏多肽的某些成分,使细胞膜变脆、易破裂,有抗菌作用。唾液小体有吞噬的作用。碳酸氢盐起中和缓冲的作用。

  • 推荐下载科目: 预防医学综合题库 口腔临床医学综合题库 基础医学综合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