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道德意志 D.道德信念

题目:小龙明知乱仍纸屑是不文明行为,但又总是管不住自己。教师应注重培养其()

解析: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A选项,知是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B选项,情是道德情感,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人们对客观事物做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C选项,意是道德意志,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D选项,道德信念是干扰项。题干中,小明知道乱扔纸屑是不文明行为,也就是已经有了道德认识,但是管不住自己,也就是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做出自觉地努力,所以缺乏道德意志力,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其道德意志。故选C。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受制于( )。
  • 生产力

  • 解析: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 [单选题]某中学生认为,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为维护社会公正,每个人都必须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但同时他也认为,契约可根据需要而改变,使之更符合大众权益。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该生的道德判断处于( )。
  • 后习俗水平

  • 解析:后习俗水平(16岁以后)包括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处于这一水平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也称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这是进行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表现为能以公正、平等、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在这个阶段上,他们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故选择C。A选项,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包括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和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他们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他们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B选项,习俗水平(9-16岁),包括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和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并总是尽量按这种要求去思考。他们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赏的行为。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处于该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D选项,没有普遍伦理取向这一阶段。故排除D选项。

  • [多选题]现代教育的特征有( )。
  • 现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发生着密切联系

    学校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体现民主性和普及性等特征

    学校教育不再受围墙限制,走向多种形式办学

    教育的终身化

  • 解析: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表现为:(1)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多样性日益突出;(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4)学校教育不再受围墙的限制,走向多种形式办学,并与社会发生密切联系,逐渐成为一个开放系统;(5)教育不断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全球化。

  • [单选题]( )是指教师开学前对所任教课程作出一个学期的全面计划和通盘安排,是完成一个学期教学目标所确定的工作范围和教学进度的实施方案。
  •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 解析:根据题干中对学期工作的计划安排来看,易确定所填选项内容为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 [单选题]乌申斯基认为,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进行思维的。这观点要求小学教学应当遵循( )。
  • 直观性原则

  • 解析: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该观点要求小学教学应当遵循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 [单选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作( )。
  • 原型

  • 解析:对解决问题有启示作用的事物是原型。

  • [单选题]为验证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老师让学生分组合作,把点燃的火柴放进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瓶中,并观察瓶中的变化。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
  • 实验法

  • 解析: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发生变化,并对其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利用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以上两种教学方法的区别之一是进行实验的主体不同,根据题干中“学生分组合作”可知实验的主体是学生。因此,题干中的教学方法属于实验法。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幼儿教师资格 小学教师资格 初中教师资格 高中教师资格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