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庄、杨、孔
题目:孔、庄、杨三人是某单位的处长、副处长和科长。可以确定的是:庄至今尚未去过长江村调研:杨虽未去过长江村,但是他就调研这件事曾与处长商量过;科长曾去长江村调研多次,写过专门的调查报告。据此,可以推断担任处长、副处长和科长职务的人依次分别是( )。
解析:这是一道元素对应类的问题。由"庄未去过"、"杨未去过"和"科长曾去过"可知,庄和杨都不是科长,则孔是科长:再由"杨曾与处长商量过"可知杨不是处长,所以杨是副处长,庄是处长。故选择B项。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对我国教师权利和义务做出明确规定的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了教师的权利,第八条规定了教师的义务。故选择C。
[单选题]首次将《教育学》作为大学课程进行讲授的学者是( )。
康德
解析:作为一名哲学家,康德先后四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他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且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
[单选题]班级建设的设计最重要的是( )。
制定班级建设的目标
解析:班级建设的设计包括班级建设的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其中,又以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最为重要。
[单选题]李老师坚持写"作业札记",其中记录了学生做作业过程中的一些有趣的、特殊的现象,并据此分析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然后再将自己的判断结果作为设计、布置、批改和反馈作业的重要依据。从学生观的角度分析,该教师的做法( )。
注重了学生发展的主体性
解析:"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李老师坚持写"作业札记",并据此设计、布置、批改和反馈作业,可见李老师的教育活动皆是以学生为出发点,是注重学生发展的主体性需求的表现。故本题选C。考点点拨:本题考查"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把学生看作独立的人、发展中的人、独特的人。学生是独立的人表现在: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学生是发展的人表现在:学生的发展具有规律性,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独特的人表现在: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本题选项中只有A、C两项属于学生观。题干中的李老师并不是依据每个学生的差异进行不同的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和反馈,所以本题并没有体现出李老师注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