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中医诊治疾病主要根据的是
正确答案 :D
证候
[单选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之性是
正确答案 :C
阴静阳躁
解析: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单选题]《素问·举痛论》中的九气不包括( )
正确答案 :C
忧
[单选题]性味苦寒的药物大多具有的功效是
正确答案 :C
清热燥湿
解析:苦味:能泄、能燥、能坚
①苦泄——通泄大便,治疗便秘。
降泄气逆,治疗咳喘、呕吐等。
清泄火热,治疗火热证。
②苦燥——燥湿作用,治疗湿证。如苦温药,苦温燥湿,用于寒湿证;苦寒药,苦寒燥湿,用于湿热证均属湿证。
③苦坚——坚阴,又称存阴,即泻火存阴,通过泻火消除了灼伤阴液的火热之邪,使得阴液得以保存,用于火热亢盛,灼伤阴液者。坚阴是泻火的结果。
[单选题]功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 :C
芦根
解析:芦根
性能甘,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应用
1.热病烦渴。
2.胃热呕哕。
3.肺热咳嗽,肺痈吐脓。
4.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煎服,干品15~30g,鲜品加倍,或捣汁用。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
[单选题]可用于肝气郁滞之胁肋作痛,又可用于食积不化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 :A
青皮
解析:青 皮 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单选题]既可镇惊安神,又可利尿通淋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 :B
琥珀
解析:琥珀
功效: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2013
用法:研末冲服,或入丸散,每次1.5~3g;外用适量。不入煎剂。忌火煅。
朱砂与磁石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朱砂有毒,镇心、清心而安神,善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清热解毒,治口疮、咽痛、疮疡。
磁石无毒,益肾阴、潜肝阳,主治肾虚肝旺,肝火扰心之心神不宁;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治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肾虚耳鸣耳聋,肝阴不足之目暗不明,肾虚喘促。
[单选题]蛤蚧的功效是
正确答案 :A
补肺益肾,纳气平喘,助阳益精
[单选题]既可固表止汗,又可益气、除热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 :B
浮小麦
[单选题]蟾酥的功效是
正确答案 :D
解毒止痛,开窍醒神
解析:蟾酥
功效:解毒,止痛,开窍醒神。
用法用量:内服0.015~0.03g,研细,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内服慎勿过量。外用不可入目。孕妇忌用。
[单选题]贝母瓜蒌散的组成药物中不含
正确答案 :B
胆南星
解析:贝母瓜蒌散的组方原理
本方所治之证乃肺燥伤津,津灼为痰所致。治当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方中瓜蒌清肺润燥,理肺化痰,为君药。贝母润肺清热,化痰止咳,助瓜蒌清肺润燥;天花粉润燥生津,清热化痰,助瓜蒌润肺化痰,共为臣药。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痰消;茯苓渗湿健脾,以杜痰生之源;桔梗宣利肺气,使肺气宣降有权,共为佐药。诸药配伍,以使肺燥得润,肺热得清,痰邪得化,肺气得平,病证得除
[单选题]清气化痰丸的组成药物中不含
正确答案 :C
白果、胆南星
解析:清气化痰丸的组方原理
本方所治之证乃痰热蕴肺,浊气上逆所致。治当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方中胆南星味苦性凉,清热化痰,善治痰热;痰热蕴肺,以黄芩苦寒清泻肺热燥湿,共为君药。瓜蒌仁清热化痰,助胆南星、黄芩清热涤痰;气顺则痰消,以枳实理气宽胸,下气消痰;肺气上逆,以杏仁肃降肺气,化痰止咳,共为臣药。半夏降逆止呕,燥湿化痰,杜绝痰生之源;陈皮和胃宽胸理气,燥湿化痰;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以使脾能运化水湿,共为佐药。诸药配伍,以使肺热得清,痰热得化,气机得畅,然则诸证悉平。
[单选题]身体一半出汗,另一半无汗属于
正确答案 :B
半身汗出
[单选题]在应激源中消极性最小而积极性最高的是
正确答案 :B
挑战
[单选题]足太阴经的"根"是
正确答案 :C
隐白
解析:[足三阴三阳的根与结.png]
十二经脉的“根”与“本”,“结”与“标”位置相近或相同,意义也相似。“根”有“本”意,“结”有“标”意。“根”与“本”部位在下,皆经气始生始发之地,为经气之所出;“结”与“标”部位在上,皆为经气所结、所聚之处,为经气之所归。但它们在具体内容上又有所区别,即“根之上有本”,“结之外有标”,说明“标本”的范围较“根结”为广。“标本”理论强调经脉分布上下部位的相应关系;而“根结”理论则强调经气两极间的联系。
标本根结的理论补充说明了经气的流注运行状况,即经气循行的多样性和弥散作用,强调了人体四肢与头身的密切联系,进一步说明四肢肘膝以下的腧穴治疗远离部位的脏腑及头面五官疾病的道理。
[单选题]不属于艾炷灸的是
正确答案 :D
蒜泥灸
解析:艾炷灸:
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上,用手搓捏成大小不等的圆锥形艾炷。置于施灸部位点燃而治病的方法。常用的艾炷或如麦粒,或如苍耳子,或如莲子,或如半截橄榄等。艾炷灸又分直接灸与间接灸两类。
(1)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又称为着肤灸、着肉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1)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强黏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炷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
2)无瘢痕灸又称非化脓灸。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黏附,然后将太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剩2/5或1/4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待将规定壮数灸完为止。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2)间接灸
间接灸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故又称隔物灸。间接灸所用间隔药物或材料很多,如以生姜间隔者,称隔姜灸;用食盐间隔者,称隔盐灸;以附子饼间隔者,称隔附子饼灸。
1)隔姜灸 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剌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以及风寒痹痛等,有温胃止呕、祛寒止痛的作用。
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O.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疡等病证。有清热解毒、杀虫等作用。
3)隔盐灸用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力。
4)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cm.厚约0.8em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至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有温补肾阳等作用。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