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题目:去除血液中白细胞可有效预防的输血不良反应是()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女性病人,35岁,输血开始后1小时出现畏寒、寒战高热,头痛、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潮红,体温40℃。过去有过输血史。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发热反应
[单选题]输血时,病人出现尊麻疹,全身痊痒,应采取的治疗措施是()
暂停输血和使用抗组胺药物
[单选题]休克时反映生命器官血液灌流最简单、最可靠的指标是()
尿量
[单选题]输血反应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溶血反应
[多选题]由同种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原因有:()
误输ABO血型不合的血液
Rh血型不合
一般血型血清学方法未能发现的血型抗体
[单选题]男性,35岁。固上消化道大出血入院。入院后输血4000ml后突然出烈全身抽搐。查体:血压18/12kPa(135/9mmHg),瞳孔等大、等圆、对先反射正常,脑神经无异常。实验检查:血清钾3.8mmol/L、钠150mmol/L,动脉血pH7.4。
[单选题]成人失血500~800ml,首先考虑输入()
晶体液
解析:考虑为输入晶体操作简单,可在数分钟内快速进行,同时不会进一步加重细胞内缺水的状态。在休克早期,组织液进行循环系统以弥补血容量的不足,如进一步给高渗的胶体液,将使更多的组织液进入循环系统,可能因此而加重细胞内缺水的状态。 教材上的描述是:一般而言,休克的程度越重,需补充的血容量也就越多。由于不仅要补充所丢失的血容量,还要充填扩大的毛细血管床。因此实际需要量比估计量要大得多(可参高达体重的10%)。补充血容量所选用的液体应是晶、胶体并重。通常可先采用晶体液。(注:在这里使用了“通常”这个词,意为在有的情况下,并不是按先晶后胶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