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增大粒径分布
题目:不能增加混悬剂物理稳定性的措施是()
解析:混悬剂物理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絮凝与反絮凝、微粒的沉降、微粒长大和晶型转化等。增加混悬剂稳定性的方法有:减小微粒半径、向混悬剂中加入高分子助悬剂、加入絮凝剂一般应控制z电势在20~25mV范围内使其恰好能产生絮凝作用、加入抑制剂阻止结晶的增长等。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药物制剂设计过程中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药物产地
解析:药物制剂设计应考虑药品的质量构成因素包括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顺应性,药物制剂设计的目的是根据临床用药的需要及药物的理化性质,确定合适的给药途径和药物剂型。同时要选择合适的辅料或添加剂,通过各种测定方法考察制剂的各项指标,采用实验设计优化法对处方和制备工艺进行优选。
[单选题]下列哪条不代表气雾剂的特性()
药物吸收不完全,给药不恒定
解析:气雾剂具有速效和定位作用,如治疗哮喘的气雾剂可使药物粒子直接进入肺部,吸入两分钟即能显效。三相气雾剂一般指混悬型气雾剂与乳剂型气雾剂。皮肤用气雾剂主要起保护创面、清洁消毒、局部麻醉及止血等作用;阴道黏膜用的气雾剂,常用O/W型泡沫气雾剂,主要用于治疗微生物、寄生虫等引起的阴道炎,也可用于节制生育。鼻黏膜用气雾剂主要是一些肽类的蛋白类药物,用于发挥全身作用。
[单选题]下列有关注射剂的制备,正确的是()
精滤、灌封、安瓿干燥灭菌后冷却在洁净区进行
解析:注射剂一般生产过程包括:原辅料和容器的前处理、称量、配制、过滤、灌封、灭菌、质量检查、包装等步骤。其中环境区域划分为控制区与洁净区。精滤、灌封、安瓿干燥灭菌后冷却在洁净区进行,制水、配制、粗滤等在控制区进行。
[单选题]以下有关输液灭菌的表述,错误的是()
为缩短灭菌时间,输液灭菌开始应迅速升温
解析:为了减少微生物污染繁殖的机会,输液从配制到灭菌,以不超过4小时为宜。根据输液的质量要求及输液容器大且厚的特点,输液灭菌开始应逐渐升温,一般预热20~30分钟,如果骤然升温,能引起输液瓶爆炸,待达到灭菌温度115℃、8.64kPa(0.7kg/cm)维持30分钟,然后停止升温,待锅内压力下降到零,放出锅内蒸汽,使锅内压力与大气压相等后,才缓慢(约15分钟)打开灭菌锅门。
[单选题]CPVP属于哪一类辅料()
崩解剂
解析:CPVP(交联聚乙烯比咯烷酮),不溶解于水,但有引湿性,吸水量能超过其自重的50%,仍能保持完整而不溶解。用作崩解剂、赋形剂、骨架材料,在作片剂的崩解剂时,遇水使其网状结构膨胀产生崩解作用。又因其吸水后不形成胶状溶液,不影响水分继续进入片芯,故崩解效果较淀粉或海藻酸类等为好。
[多选题](一)案例摘要:注射用葡萄糖50g,盐酸适量,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单选题](一)案例摘要:注射用葡萄糖50g,盐酸适量,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多选题](四)案例摘要:处方:水杨酸50g,硬脂酸甘油酯70g,硬脂酸100g,白凡士林120g,液体石蜡100g,十二烷基硫酸钠10g,羟苯乙酯1g,蒸馏水48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