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人面鱼纹彩陶盆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半坡遗址,距今约()。
正确答案 :C
六七千年
解析:在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形成于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0000~5000年)文化中延续时间最长,势力最为强大的一支。仰韶文化的彩陶工艺达到了相当完美的程度,是中国原始彩陶工艺的典范。20世纪50年代出土于中国西北部陕西省西安市半坡遗址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就是仰韶彩陶工艺的代表作之一。
[单选题]青铜器中的“鼎”应归于哪一范畴之中?()
正确答案 :B
礼器
解析:我国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具,不单是盛物用的容器,同时也是宗庙中的礼器。青铜器的数量可以表示出身份地位的高低,青铜器形制的大小也可以显示出权力的等级。青铜器中,最重要的器类就是鼎,鼎是最重要的礼器。
[单选题]在古代的一件著名书法作品中出现20个不同神态的“之”字,这件作品是()。
正确答案 :B
《兰亭序》
解析:《兰亭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所作的行草书,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全书中有20多个不同神态的“之”字。
[单选题]《泼墨仙人图》是以下哪位画家的作品?()
正确答案 :B
梁楷
解析:《泼墨仙人图》是中国传世著名中国画,是南宋梁楷绘制。《泼墨仙人图》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泼墨仙人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可以说是梁楷与画院画风决绝后,自辟蹊径,独树一帜,在绘画创作中所创“减笔”画之杰作。
[单选题]范宽的()采用全景式构图真实地描绘了北方山川,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杰作。
正确答案 :D
《溪山行旅图》
解析: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是典型的全景式构图作品。在题材取用与构思安排上突出了巨大的山峰主体。从图片可以看到画面上一巨大山峰顶天而立,置于画面正中偏上,占据全幅三分之二,山头上有茂林密树,而画幅下面的三分之一部分有石冈、老树,当中夹一溪水以及溪边的驮驴行队,石块纵横穿插,形成强烈的对比,使山峰更具有雄伟崇高的感觉,在观赏者面前呈现一种威严的气势,也充分体现了范宽“峰峦浑厚,势状雄强”的风格特点,很好地突出了主体形象。此画用笔坚劲有力,反复皴擦,层层深入,用短而密的雨点皴、豆瓣皴来表现山石的质感,有浑厚利落的阳刚之美。
[单选题]唐寅的仕女画对后世影响很大,代表作品是()。
正确答案 :D
《秋风纨扇图》
解析:唐寅是明代中晚期画派“吴门四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吴门四家是指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吴门四家中的唐寅与仇英则代表了吴门画家中另外一种类型。他俩均出身低微,以画为业,兼善多能,技术比较全面,艺术风格雅俗共赏,唐寅的代表作有《王蜀宫妓图》《秋风纨扇图》。
[单选题]现存最大的喇嘛式塔是()。
正确答案 :A
妙应寺白塔
解析:妙应寺白塔位于北京阜城门内大街路北的妙应寺内。因寺内有通体涂以白垩的塔,故俗称“白塔寺”,是我国重点保护文物。妙应寺白塔始建于元朝,由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勘察选址、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设计建造。
[单选题]在创作方法上,提出“眼中之竹”“心中之竹”“手中之竹”三阶段的清代画家是()。
正确答案 :A
郑板桥
解析:郑燮即郑板桥,清代扬州八怪之一,擅画竹。郑板桥用“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概念,对应了艺术创作的三个阶段——观察、构思、实现。而这三个阶段的划分,也正好体现出审美意象生成的三个阶段。
[单选题]被历代民间画工和士大夫誉为“画圣”和“画祖”的唐代画家是()。
正确答案 :B
吴道子
解析:吴道子是中国唐代第一大画家,被后世尊称为“画圣”。故选B。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