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

题目:以TPP为辅助因子的酶是()

解析: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的辅助因子同丙酮酸脱氢酶系。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关于Km值正确的说法是()
  • 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与酶浓度无关

  • 解析:Km值是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与酶浓度无关。Km值可以近似地表示酶和底物的亲和力。Km值越小则底物与酶的亲和力越大,催化效率越高。

  • [单选题]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属于()
  • 竞争性抑制

  • 解析:丙二酸与琥珀酸结构相似,与琥珀酸竞争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中心,属于竞争性抑制。

  • [单选题]关于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正确的是()
  • 抑制剂和底物结合在酶分子的不同部位

  • 解析:非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的结构无相似性,结合在酶活性中心以外的部位。此类抑制Km不变、Vmax减小。

  • [单选题]符合高能磷酸键的叙述是()
  • 高能磷酸键水解释放的能量较大

  • 解析:所谓高能磷酸化合物是指那些水解时有较大自由能释放(大于21kj/mol)的磷酸化合物,将这些水解时释放能量较多的磷酸酯键称为高能磷酸键,实际上高能磷酸键水解时释放的能量是整个高能磷酸化合物整个分子释放的能量,并非这些化学键的键能特别高。生物体内的高能化合物包括含有高能磷酸键的高能磷酸化合物和含有辅酶A的高能硫酯化合物。

  • [单选题]1分子丙酮酸彻底氧化产生()
  • 12.5分子ATP

  • 解析:1分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有4次脱氢(3NADH+H、1FADH)和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共生成(2.5×3+1.5×1+1)10分子ATP。1分子丙酮酸先脱氢(NADH+H)生成乙酰辅酶A再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共生成(2.5+10)12.5分子ATP。草酰乙酸出线粒体生成丙酮酸,彻底氧化同丙酮酸。

  • 推荐下载科目: 人体解剖学题库 病理学技术基础知识题库 动物实验技术题库 诊断细胞学技术题库 常用溶液配制方法题库 电子显微镜技术及超薄切片题库 细胞培养技术题库 病理解剖技术题库 分子生物学题库 病原生物学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