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确定个体的行为与常模偏离的程度
题目:对心理诊断目标的理解正确的是()。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一般资料:一对夫妇,均是机关公务员;儿子15岁,初中三年级,为儿子前来咨询。案例介绍:儿子从小比较听话,遵守纪律,聪明,平时学习成绩优秀。但上初三后迷上网络游戏,经常偷偷到网吧玩游戏。孩子也明明知道面临中考,应该好好学习,曾多次发誓要坚决改掉玩游戏的坏毛病,但仍抵制不住游戏的诱惑。为此情绪低落,烦躁不安,经常发,脾气,晚上多梦,看不进去书,自称记不住,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夫妇两人对此非常着急,采用了各种手段,都没有使孩子改掉玩游戏的坏毛病。夫妇现在感到力不从心,疲惫不堪,常常失眠,晚上睡不着觉时总在讨论如何教育孩子,没有心思做其他事。听从他人建议,夫妇二人从单位请假来向咨询师求助,解决儿子的问题。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该夫妇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有所成就,是单位的顶梁柱。对儿子期望很高,要求很严。他们与孩子的老师有很好的沟通,希望能共同把孩子培养成才。
[多选题]对非批评性性态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会使求助者不知所措
可使求助者感到获得支持
[多选题]给临床资料赋予意义的方法包括()。
就事论事
相关分析
分析迹象
[多选题]在临床诊断中,判断正常和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原则包括()。
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性
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性
个性的相对稳定性
[多选题]对症状自知力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求助者出现某些思维障碍和行为的异常,说明自知力丧失
求助者能认识自己的异常,但不能做出解释,说明自知力完整
求助者能认识问题的存在,但不能分析原因,说明自知力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