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甲当上了司机

题目:甲、乙、丙三人大学毕业后,一个当上了公务员,一个当上了空姐,另一个当上了司机。他们各自作了如下陈述:甲:甲当上了公务员,乙当上了空姐;乙:甲当上了空姐,丙当上了公务员;丙:甲当上了司机,乙当上了公务员。结果证实,甲、乙、丙的陈述都只对了一半。由此可见( )。

解析:这是一道真假话问题。根据"甲、乙、丙的陈述都只对了一半"可知,在六句话中一共有三句真话、三句假话,又因为在"甲当上了公务员""甲当上了空姐…'甲当上了司机"这三句话中只可能有真,即这三句话中两假一真,那么可知在剩余的三句话中是两真一假。故"乙当上了空姐"一定为真,所以"甲当上司机"便为真。故选择D项。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谈起初为人师时的一段经历:   一天,我放在讲台上的备课本竟然被人撕烂了两张。我火冒三丈,知情人立即"揭发"出撕本子的人。我一看那个学生,心里"咯噔"一下,愣了。我思虑良久,对全班同学说:"我先向大家作个检讨。昨天,因这位同学写字潦草,我一气之下,将他的本子撕为两半。我不该这样做,我撕了他一个本子,而他只撕了我两张纸,说明他还是给老师面子的,他比我好。"教室里静静的,几十双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我。第二天早上,在我的办公桌上端端正正地放着一个和我的备课本差不多大的新本子。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角度看,以下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反映了于老师师道尊严的作风

  • 解析:材料中于老师虽然一气之下将学生的本子撕成两半,但事件发生之后,于老师非但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训斥该学生,反而还主动做自我检讨,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体现了老师为人师表的素养,体现了老师勇于自我批评,而不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盲目批评学生,C选项没有体现,故选择C。

  • [单选题]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
  • 奴隶社会

  • 解析: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之一是教育是在生产劳动中进行的。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在奴隶社会,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并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体现了同化性迁移现象的是( )。
  • 举一反三

  • 解析: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以揭示新事物的意义与作用或将新事物纳入原有的经验结构中去。举一反三就是典型的同化性迁移的现象。

  • [单选题]设计与组织德育活动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 )。
  • 德育目标

  • 解析:在对学生组织德育活动时,首先要做的工作是设置德育目标。

  • [单选题]张某是高中一年级学生,经常在上课的时候根据班里的其他同学的性格特征画人物漫画。班主任发现后,并没有严厉批评他,而是充分肯定了他的绘画天赋,并且让他担任宣传委员,具体负责黑板报和"课外园地"的设计工作。在班主任和全班同学的鼓励下,张某不仅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克服了上课不认真听讲的毛病,后来还如愿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在对待张某上课画漫画这件事上,班主任遵循的主要德育原则是( )。
  • 长善救失原则

  • 解析: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又称为长善救失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一分为二"看待学生;(2)长善救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觉进行自我修养。班主任老师利用其擅长绘画的积极因素来克服其消极散漫的毛病,属于长善救失的原则。故选择C。

  • [单选题]乾隆时的《陶冶图说》中记载:“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山环水绕,僻处一隅,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这表明( )。
  • 景德镇多民营制瓷手工业

  • 解析:由材料“景德镇……四方商贩……民窑……工匠……”可知,景德镇的瓷窑多数是私人经营的,所以答案选B项。早在宋代景德镇就是著名的瓷都了,排除A项;材料并没涉及手工业发展提高了富商地位,排除C项:经济重心在宋代已经移到了南方,排除D项。

  • [单选题]陈旭麓先生说:“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 反映时代脉搏跳动的改革思想日渐增多

  • 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1860年”“社会观念”等词。A项与题干无关,直接排除。“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是戊戌变法,时间不符,排除C项。D项表述不对,向西方学习仅仅是一小部分进步人士的看法,民众尚未与其达成一致看法。1860年的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在这一背景下一些先进分子都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变革,改革思想日渐增多。故答案为B项。

  • [单选题]1436年,明朝政府下令,南畿、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广西米麦共400余万石,以米麦一石折银二钱五分为率,共计折银百万余两,解京充俸,称为“金花银”。这表明( )。
  • 政府认可了白银的货币地位

  • 解析:海外白银在宋朝就开始大量输入中国,故A项错误。明朝的货币制度是“钱、钞兼行”,题目时间为明代中期,故B项错误。本题考查的是明朝中期把谷物折换成白银送往京都用于发放官员俸禄,与农副产品是否实现商品化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题目中“金花银”为明朝税粮折收的银两。明朝政府将白银作为支付官员俸禄的手段,说明政府肯定了白银的流通作用,将其作为货币。

  • [单选题]关于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三角贸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给非洲带来巨大的人口损失   ②给美洲带去廉价劳动力   ③推动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④美国是奴隶贸易最大获利者
  • ①②③

  • 解析:三角贸易的内容是贩奴者到非洲用欧洲的廉价工业品换取黑人奴隶,将黑人奴隶卖到美洲殖民地的种植园进行劳作,再将美洲的金银和原料运回欧洲。在这个过程中①②③都是正确的,进行三角贸易的时期美国还没有出现,④排除。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教师资格证-初中物理 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 教师资格证-初中思想品德 教师资格证-初中历史与社会 教师资格证-初中地理 教师资格证-初中美术 教师资格证-初中信息技术 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 教师资格证-初中英语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