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李某可能说真话,也可能说假话
题目:酒醉吐真言,李某现在并没有喝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解析:本题考查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酒醉吐真言"可以理解为"如果酒醉,那么吐真言"。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所以不能判断李某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D项正确。A、B、C三项都不能推出。故选择D项。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由( )提出的。
毛泽东
解析:1957年,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方针。故选择A。B项,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恰当地运用到党的工作中,加强了党的无产阶级思想教育。C项,蔡元培是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常考内容:五育并举一一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以美育代替宗教;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教育独立思想。D项,陶行知,民国教育家,曾先后举办《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的教育思想,它由"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三部分组成的。
[单选题]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矛盾。
[单选题]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最主要方法是( )。
观察法
解析: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而观察法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故选择D。A选项,分析学生档案不能准确方便的了解和研究学生,故排除A选项。B选项,家访是一种间接了解学生的方法。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走访学生前任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等,了解学生个体或群体的成长经历,深入了解有关背景原因。故排除B选项。C选项,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这不是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故排除C选项。
[单选题]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与( )。
行动一致
解析: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与行动一致。
[单选题]中学生吴某(15岁)携带管制刀具上学,不时威胁其他同学,屡教不改。由于吴某的父母已逝,跟着爷爷一起生活,爷爷无力管教,希望将其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可由( )提出申请,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吴某爷爷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对未成年人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应当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或者原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单选题]初一语文单元测验中,王老师发现某学生抄袭了一道1分的题目。阅卷时,他在这个学生的试卷上打分为“90-1”。该生拿到试卷后非常惭愧,要求改为89分。老师给他批了一个“89+1”,并对他说:“知错能改就好。这1分是对你能认识和改正错误的奖励。”王老师的做法所体现的是教师劳动特殊性不包括
阶段的特殊性
解析:教师劳动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教师劳动主体的特殊性、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劳动目的和任务的特殊性、劳动工具的特殊性、劳动过程的特殊性、劳动方式的特殊性、劳动成果的特殊性等。从题干描述情境看,教师利用自己的智慧巧妙的教育了学生,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教师进而进行鼓励,并达到了理想的教育效果,正是劳动工具特殊性、劳动对象特殊性、劳动任务特殊性的体现。题干中没有凸显出阶段特殊性的特点。故本题选A。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与"重庆一直辖市"逻辑关系相同的是( )。
北京市一首都
解析:重庆是中国的直辖市,重庆是地名,直辖市是行政称谓。A项,法国和法兰西是一个国家的不同称谓;B项,华盛顿和纽约都是美国的城市;c项,英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D项,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北京是地名,首都是行政称谓。综上所述,与题干逻辑关系相同的是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