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教书育人
题目:某校初三年级有位叫王峰的学生,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就更不用说了,门门功课不及格,尽管老师多次教育,仍不见好转,还是经常旷课、打游戏、向同学借钱。如果同学不借就打同学,以致班里同学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虽然偶尔也有进步,但没过两天又恢复原样了,以致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教师的这种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修订)规定"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指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问题学生的教育,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保持信心。故选择C。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
为人师表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故选D。
[单选题]1951年提出示范教育的是( )。
瓦·根舍因
解析:范例教学理论是1951年由德国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等人提出的。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的方法。故选择B。A项,赫尔巴特是现代教育之父,也是传统教育之父。代表作品《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科学化和规范化。提出三中心论一一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一一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由他的学生齐勒修改为预备、提示、比较、总括、应用五段,称"五段教学法";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一一德育与教学相结合:教育目的一一社会本位论,培养良好社会公民。C项,怀特海一生在数学、哲学、教育等领域留下了大量著作。其中主要的是:《泛代数论》(1898)、《数学原理》(与罗素合著,1910-1913),他主张学科整合,就是把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的内容合并起来组成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是基于各门学科内在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是针对学科课程而言的。如自然课(生物、化学、物理、天文);社会课(历史、地理、经济、政治)D项,美国教育家克伯屈提出设计教学法。作为杜威的学生,他沿袭了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他在1918年详细地论述了设计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步骤,并成为这一教学法的代表人物。
[单选题]"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 )的影响所致。
心境
解析: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往往在一段长时间内影响人的言行和情绪。心境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心境的弥散性是指当人具有了某种心境时,这种心境表现出的态度体验会朝向周围的一切事物。"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是心境弥散性的表现。
[多选题]试述班主任如何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单选题]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两个不重合的平面α、β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
解析:两条直线是异面关系时不能确定一个平面,A项错误;由公理3(经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由于该点可能在直线上,B项错误;三个公共点可能都在两个平面的交线上,C项错误;由公理2(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仅有一条经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可知D项正确,故选D。
[单选题] 19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插曲《枉凝眉》《红豆曲》《葬花吟》等,风格各异而又主题鲜明。这些作品的曲作者是
王立平
解析:《枉凝眉》、《红豆曲》、《葬花吟》是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插曲,曲作者是王立平。
[单选题]在某个时期内,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个时期,同样的刺激则对其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 )。
关键期
解析:关键期是最适宜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形成的时期。这是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便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