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
题目: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代表人物,在其著作《普通教育学》中,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所以此题选择A。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出现了众多方针和口号。下列方针和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③“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④“以阶级斗争为纲”
②③④①
解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1988年提出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1956年提出的文艺方针;“以阶级斗争为纲”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路线。正确排序的选项应为A项。
[单选题]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市坊融为一体
②活字印刷首创
③儒家信仰重建
④世俗文学兴盛
①①③④
解析:本题关键词是“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在宋代.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城市经济的繁荣促进以市民文学为代表的文化发展;活字印刷术在宋代由毕舁发明并得以推广使用:宋明理学在宋代产生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世俗文学是指从唐代传奇到宋元话本、宋词等。因此①②③④均正确。故选D项。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标志着日本开始全面侵华的事件是( )。
七七事变
解析: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故选择C。A选项,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进攻东沈阳北大营,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B选项,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奋起反抗,史称"一二八淞沪抗战"。D选项,1937年8月13日,中国军队与日军血战上海,史称"八一三事变",拉开淞沪会战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