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材料
在开展“烧烤店”游戏前,大一班的李老师加班加点为幼儿准备了烧烤架、烧烤夹、以及各种逼真的“鱼丸”“香肠”“土豆片”等食材;大二班王老师没有直接投放材料,而是与幼儿商量,支持他们自己去寻找,搜集所需材料,幼儿游戏情景,分别见图1(大一班)和图2(大二班)
问(1)哪位教师的做法更恰当(4分)
(2)请分别对两位教师的做法进行评析(16分)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幼儿黄某活泼好动,常与同伴嬉笑打闹,多次违反活动纪律。为此带班老师万某不允许其参加幼儿园各种文艺活动,以防其破坏活动秩序。教师万某的做法( )。
不正确,教师应该平等对待幼儿
解析: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教师不能因为害怕幼儿违反纪律而不让幼儿参加活动,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幼儿。
[多选题]注意分散是幼儿注意发展中的一个常见问题,幼儿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应如何防止幼儿注意分散的发生?
[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上述内容是对未成年人实施( )
社会保护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章社会保护第三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学生隐私权的保护是全社会的责任,属于社会保护。故选择B
[单选题]下面几种新生儿的感觉中,发展相对最不成熟的是( )。
视觉
解析:新生儿的视觉发展相对不够成熟,他们所看到的东西比较模糊,其视神经和其他皮层细胞等传送信息的通路需要几年的发展才能达到成人水平。新生儿不仅能听见声音,还能区分声音的高低、强弱和持续时间。味觉是生来就有的,新生儿对不同的味觉刺激会有不同的反应。新生儿已能辨别不同的气味。研究发现,出生仅12小时的新生儿对不同的嗅觉刺激会有不同的反应。
[多选题]材料
小班入圆,第二周,王老师发现小雅在餐点与运动后,仍会哭着要妈妈。老师抱她,感觉她身体绷得紧,问她要不要去小便,她摇头。老师又问:“要不要去大便?”她点头。老师牵她到卫生间,她只拉了一点就离开了。过一会儿,她又哭了。老师给她新玩具和她一起玩游戏,但她的情绪还是不好。离园时,老师与她妈妈约谈,了解到小雅在幼儿园拉不出大便。
第二天早操后,小雅又哭了,老师蹲下轻声问:“小雅是想上厕所了吗?”她点头。老师带她去上厕所,她又只拉一点就站起。“老师陪你多蹲一会儿,把大便都拉出来,好吗?”小雅又蹲下,但频频回头。这时,自动冲厕水箱的水“哗”地一声冲水,小雅“哇哇”大哭,扑到老师身上。老师紧紧地抱住她,轻柔地说:“老师抱着你,好吗?”老师将水箱龙头关小,把小雅抱到离冲水远一点的位置蹲下,小雅顺利拉完大便。连续一段时间,老师们轮流陪小雅上厕所,并知道她观察、了解水箱装满水会自动冲水情节厕所。小雅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厕所,笑容回到了脸上。
问题:请分析上述材料中教师的适宜行为。
[多选题]材料:
班上的幼儿总记不住饭后漱口。一天早上,刘老师找了两个透明的塑料杯放在桌上,其中一个杯子里面装满了干净的水。早饭后刘老师让小朋友接水漱口,并让他们把漱口水吐在空杯子里,让全班小朋友来观察。孩子们议论纷纷:“这两杯水不一样,一个很干净,一个很脏”、“那个杯子里的水里有东西了。”刘老师问:“这些脏东西原来藏在哪儿呀?”他们纷纷说道:“藏在小朋友的嘴里”、“藏在舌头底下”、“粘在牙上的”、“藏在牙缝里的”。刘老师把装着漱口水的杯子放进盥冼室。
午睡后,孩子们去盥洗室解便洗手,佳佳捂着鼻子说:“房间里是什么味,真难闻。”这时,放杯子的地方围着几个小朋友,正在议论着,孩子们指着杯子问:“这是什么呀?真臭。”原来漱口水已经变臭了。这时刘老师走过来,看见孩子们一脸的惊讶,问道:“大家想一想,这些东西在嘴里会怎么样?”有的孩子说:“也会变得这样臭,生出许多细菌来。”还有的孩子说:“原来我们的牙齿就是这样被弄坏的!那吃完饭得把嘴漱干净。”有一位小朋友说:“我回家告诉爸爸妈妈,让他们吃完饭后也一定要漱口。”自那次观察活动后,孩子们漱口再也不用老师提醒了。
问题:请从教育观的角度,评价刘老师的教育行为
[单选题]荀况说:“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蓍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下列观点没有体现苟况的教师职业素养基本要求的是( )。
身正为师
解析:荀子的观点,强调:教师除了有渊博学问之外,应具备四个基本条件:一要有尊严的威信;二要有丰富的阅历和崇高的道德信仰(经验为师、品德为师);三要有讲授儒家经典的能力,循序渐进(专业为师);四要能钻研和精通教材(专业为师)。并没有提到为人师表,身正为师,故选D。
[单选题]皮亚杰的“三山实验”考察的是( )。
儿童的自我中心性
解析:皮亚杰的“三山实验”是为了验证儿童自我中心的特点。实验的主要过程是在幼儿面前放三座山,再让儿童从许多三座山的照片中,选出在其他位置看到三坐山样子的照片。结果发现,大部分儿童挑选出的是与从自己所在位置看见的完全相同的照片。这体现了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性。故选择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