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题目: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青色的城之意)、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优美牧场之意)。这说明新中国()。
解析:归绥、迪化等是旧中国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带有一定征服心态的称呼,具有强烈的大汉族主义色彩,新中国改称呼是切实贯彻各民族平等原则的体现。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过分),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为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伏羲、神农、黄帝及至西周文王和武王,他们都是从实际出发制定礼制,并不因循守旧,也就是“不法古”,符合法家的思想,故D项正确。
[单选题]“笔墨当随时代”,绘画艺术要有时代精神,就要有创新。然而,不继承优秀的传统遗产,创新很难有稳固的根基。这表明绘画艺术的发展要()。
薪火相传,推陈出新
解析:材料强调了两个方面的有效信息,一是绘画艺术要发展必须创新,以体现时代精神:二是绘画艺术要创新必须继承优秀的传统遗产,否则就会失去创新的根基。薪火相传体现了对优秀传统遗产的继承,推陈出新体现了对绘画艺术的发展、创新,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应排除。
[单选题]-位学者自述:“因为爱看地方戏曲,才对民间传说有大概的领略;又因为社会上流行思想革命,我才大胆提出打破传统学说的见解;也因为征集歌谣的缘故,而注意到许多风俗材料。”这位学者最可能受到下列何种风气的影响?()
民国初年新文化运动
解析:根据学者自述内容“大胆提出打破传统学说的见解”“注意到许多风俗材料”可知,该学者采取近代科学的研究方法,最可能出现在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时期。乾嘉时期的考据学风,只注意文章考据,不注意风俗材料,A项错误;晚清时期的“中体西用说”强调学习西方器物,与题目所述不符.B项错误;“文革”时期将民间传说等内容视为旧事物加以排斥,与题目所述不符,D项错误。
[单选题]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他这段话评论的是()。
民生主义
解析:孙中山提出的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在当时并不是“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可以排除A、B选项;D项内容则不符合“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也可排除。当今世界各国最为紧要的则是民生问题。故选C项。
[单选题]英法放弃“中立”,勾结清政府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清政府满足了其侵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