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疱疹性咽峡炎
题目:1岁女孩,急起高热、流涎、厌食。查体:可见咽部充血,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可见2~4mm大小的疱疹,心、肺(-)。最可能的诊断是()。
解析: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一种特殊上呼吸道感染。除上呼吸道感染表现外,咽峡部、软腭、悬雍垂等处黏膜出现2~4mm灰白色小丘疹,周围绕有红晕,渐变成疱疹,后疱疹破溃,形成溃疡,亦可三种病变同时存在。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我国将围生(产)期定义为()。
自妊娠28周到生后7足天
[单选题]围生期包括胎儿期一部分和婴儿期一部分,国内普遍采用的定义是()。
胎龄28周~生后7天
解析:围生期国内定义为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天。此期包括妊娠后期、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早期3个阶段,是小儿经历巨大变化、生命受到威胁的重要时期。故选B。
[单选题]婴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初期的主要表现为()。
多汗、睡眠不安、易激惹
解析: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症状分为四期:①初期多见于6个月内的婴儿,表现为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多汗、烦躁、睡眠不安、夜惊、易激惹。②活动期(激期):主要表现为骨骼发育不良和多种血生化改变。③恢复期:经过治疗症状改善,骨骼、血生化改善。④后遗症期:2~3岁时留下不同骨骼系统改变。
[单选题]1岁以内小儿基础代谢()。
55kcal
解析:能量主要来源于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产能营养素,每克可供能量分别为:4kcal(16.74kj),9kcal(37.66kj),4kcal(16.74kj)。1kcal=4.184kj,1KJ=0.239kcal。小儿能量需要分下列5个方面: (1)基础代谢所需:为在清醒、安静、空腹状况下,处于18C~25℃环境中人体维持生命,进行最基本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小儿基础代谢的能量需要量较成人高,并随年龄增长、体表面积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基础代谢所需在婴儿期占总能量的50%。1岁以内婴儿约需55kcal(230.12KJ)/(kg·d),7岁时约需44kcal(184.10KJ)/(kg·d),12岁时约需30kcal(125.52kj)/(kg·d)。 (2)食物热力作用:指在消化和吸收食物中营养素的过程中出现能量消耗额外增加的现象,即食物代谢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与食物成分有关,蛋白质食物的热力作用最高,故婴儿此项能量所需占总能量的7%~8%,而混合膳食的年长儿仅为5%。 (3)活动所需:此项能量所需与身体大小、活动类别、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活动所需能量个体差异较大,并随年龄增大而增加。一般婴儿约需15~20kcal(62.76~83.68kj)/(kg·d),12~13岁约需30kcal(125.52kj)/(kg·d)。 (4)排泄丢失:通常婴幼儿这部分损失约占总能量的10%,即8~11kcal(33.47~46.02kj)/(kg·d),当腹泻或胃肠道功能紊乱时可成倍增加。 (5)生长发育所需:此为小儿所特有,生长发育所需能量与儿童生长的速度成正比。每增加1g体重约需能量5kcal(20.92kj)。婴儿期占总能量的25%~30%。以上5部分能量的总和即为机体每日总能量的需要量。年龄越小相对总能量需要量越大,1岁以内婴儿平均每日每千克约需95~100kcal(397.48~418.40KJ),以后可按每3岁减少10kcal(41.84KJ)推算,到15岁时达成人需要量,约为50~60kcal(209.20~251.04kj)。一般婴儿期基础代谢占总能量的50%,食物的热力作用占7%~8%,生长和活动所需占32%~35%,排泄丢失占10%。
[单选题]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临床表现,最后消失的皮下脂肪部位是()。
面颊部
解析: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临床表现:体重不增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继之体重下降,皮下脂肪逐渐减少或消失,久病者身高也低于正常。皮下脂肪逐渐减少或消失,首先为腹部,其次为躯干、臀部、四肢,最后为面颊部。腹部皮下脂肪层厚度是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随营养不良程度加重,逐渐出现全身症状及生化代谢改变。常伴活动减少、易疲乏、食欲减退、烦躁不安、头发干枯等表现。重度营养不良时皮下脂肪消失尽、皮包骨样、面如老人,反应差、呆滞,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低体温、脉搏缓慢,心电图呈低电压、T波可低平。
[单选题]1~2岁幼儿1年中身高约增长()。
10cm
解析:1~2岁幼儿1年中身高约增长10cm。数值应牢记。
[单选题]某4个月女婴,冬季出生,足月顺产,单纯牛奶喂养,未添加辅食。近半个月来较烦躁,夜间哭闹不安,多汗。体检:体重6kg,有颅骨软化。最可能的诊断是()。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解析:4个月女婴,冬季出生,日照不足,未及时添加辅食,说明存在维生素入量不足。烦躁、夜间哭闹不安、多汗、有颅骨软化是佝偻病初期特点。
[单选题]初孕妇,26岁。妊娠35周,自觉头痛、视物模糊2周,晨起突然出现持续性腹痛且逐渐加重。腹部检查:子宫板状硬。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胎盘早剥
解析:胎盘早剥分为3度。(1)Ⅰ度:多见于分娩期。胎盘剥离面积小,患者常无腹痛或腹痛轻微,贫血体征不明显。子宫软,大小与妊娠周数相符,胎位清楚,胎心率正常。产后检查见胎盘母体面有凝血块及压迹。(2)Ⅱ度:胎盘剥离面达胎盘面积1/3左右。主要症状为突然发生持续性腹痛、腰酸或腰背痛,疼痛程度与胎盘后积血量成正比。无阴道流血或流血量不多,贫血程度与阴道流血量不相符。子宫大于妊娠周数,宫底随胎盘后血肿增大而升高。胎盘附着处压痛明显(胎盘位于后壁则不明显),宫缩有间歇,胎位可触清,胎儿存活。(3)Ⅲ度:胎盘剥离面超过胎盘面积1/2。临床表现较Ⅱ度重。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休克程度多与阴道流血量不成正比。子宫硬如板状,于宫缩间歇时不能松弛,胎位扪不清,胎心消失。患者无凝血功能障碍属Ⅲa,有凝血功能障碍属Ⅲ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