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允许参加学校各项活动
题目:教师对解除收容教育,劳动教养后回校复学的未成年学生,应当( )。
解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解除收容教养、劳动教养的未成年人,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因此学校应该允许学生参加学校各项活动,故选择D。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凭借经验解决问题的策略是( )。
启发式
解析:所谓启发式就是根据目标的指引,试图不断地将问题状态转换成与目标状态相近的状态,从而试探那些只对成功趋向目标状态的有价值的操作。启发式是从自己的经验出发,不必逐一尝试。
[单选题]福建某水电站3名职工目睹少年身处险境却见死不救,事后3人遭遇到舆论、伦理和内心的多重拷问.背上了“见死不救”的恶名。对于这些职工的行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兴良认为,他们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但必须承担道义上的责任。整个事件体现了( )。
①重要的、基本的社会关系和行为主要靠道德调整
②道德的评价标准是人们的利益所决定的善恶、荣辱观念
③道德主要通过个人良心、社会舆论,自省等方式起作用
④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②③
解析:道德和法律作为人们的行为规范,对社会关系都有调节作用。但两者的调节作用不同,道德对社会关系的调节主要靠教育的力量、社会舆论和个人内心信念的力量,所以,道德要发挥调节社会关系的作用,必须有人的自觉性这个重要条件;而法律则不同,法律对社会关系的调节,主要是以国家机器(警察、法庭、监狱等)为后盾,靠法律制裁这种强制手段起作用的。法律发挥它在调节社会关系中的作用,必须有强有力的国家机器这个条件。法律和道德的不同作用,决定了两者不可相互替代,只有互相配合,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①表述错误,④题中没体现。
[单选题]作为消费者,希望商品"质优价廉",作为经营者,希望商品"质优价优",尽管两者关注点不同,但都说明商品( )
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解析: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经营者,都强调商品的"质和价","质"代表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属性,"价"是商品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由此可见,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B项正确。A项只是表述了商品的含义,没有解释其基本属性,与题意不符。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都重要,C项说法错误。只有通过交换才有价值,D项说法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