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两税法
题目:古诗云:“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该诗所指的赋税制度是( )。
解析:题目材料中的“胡为秋夏税”,显示农民要交夏、秋两次税,符合唐代两税法的缴纳时间。初税亩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征税办法。租庸调为唐代的赋役制度。地丁银是雍正时期推行的赋税制度。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日益呈现出半殖民地的特点,其表现是( )。
①外国商品日益占据中国市场
②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丧失
③开始出现近代工业
④列强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⑤自然经济仍然是广大农村的主要经济模式
①②④
解析:半殖民地就是中国主权遭到破坏,经济上成为殖民国家的附庸。结合这两点筛选选项,可知D项正确。
[单选题]有些东北人不爱吃辣椒,有些爱吃甜食的人不爱吃辣椒。下列选项中,哪项能保证上述推理成立( )。
所有东北人都爱吃甜食
解析:此题考查三段论推理。根据题干中"有些东北人不爱吃辣椒","有些爱吃甜食的人不爱吃辣椒",排除带"所有"的选项,并推断出D。故选择D。
[单选题]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 )。
2岁
解析:儿童心理学家认为2~3岁是孩子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单选题]有人对"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名言的理解是:"如果不到长城,就不是好汉。"假定这种理解为真,则下列哪项判断必然为真?( )
如果是好汉,他一定到过长城
解析:考查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如果不到长城,就不是好汉"为真,那么其逆否命题也一定为真。其逆否命题为"如果是好汉,那么一定到过长城",故选择B项。
[单选题]由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通过双边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叫( )。
谈话法
解析:谈话法是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师生交谈,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提高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一种教学方法。故选择B。A项,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主要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种方式。C项,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D项,没有自然学法这种说法,故排除D选项。
[单选题]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学记》
解析:《学记》相传作者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这本书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常考内容:"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学不躐等"要求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等。故选择D。A项,《论语》是"四书"(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主要反映孔子的教育思想。除了教育思想外,还有相关的政治、道德、文化思想。常考内容:教育作用一一"性相近,习相远",庶、富、教;教育目的一一学而优则仕;教育内容一一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教育方法: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学思行结合。B项,《大学》是"四书"之一,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常考内容:《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C项,《孟子》是"四书"之一。孟子是思孟学派代表人物,是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被称为"亚圣"。常考知识:"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思考才能获得知识真谛);"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就是指百姓都能得到好处)等。
[单选题]"灯是照明的工具"反映了思维的( )。
概括性
解析:思维可以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这就是思维的概括性。一切科学的概念、定理和定律、法则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反映,是思维概括的结果。
[多选题]根据教育的定义,"教育"就是"学习""灌输"和"德育"。( )
解析:教育有广义和彼义之分,广义的教育足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发展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