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能动性
题目:"学生如同泥坯,他能否成型,依赖于教师的雕塑",这种说法忽视了学生的( )。
解析: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确实具有向师性、可塑性的特点,但是学生能否成才,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其主观能动性,而题目中"他能否成型,依赖于教师的雕塑"的说法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故选择C项。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决定,认为个人只是教育加工培养的对象,教育的目标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文化教育的公民观点的是( )。
社会本位论
解析: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的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的发展贡献的指标。其代表人物有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凯兴斯泰纳等。故选择B。A选项,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其代表人物有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C选项,形式教育形成于17世纪,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形式教育论者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形式教育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D选项,实质教育是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出现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是其主要代表。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实质教育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基础。
[单选题]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造就"完全人格"的教育家是( )。
蔡元培
解析:"完全人格"教育是蔡元培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和理想追求,人格健康、人格诸要素只有和谐发展.才能推动国家的强盛和社会的和谐。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质性评价方法的是( )。
评定量表评价法
解析:评定量表评价法属于定量评价。
[单选题]吹、拉、弹、唱属于( )。
操作技能
解析: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操作活动方式。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技能都是操作技能,如音乐方面的吹、拉、弹、唱,体育方面的球类运动、体操、田径等。
[单选题]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 )。
态度的核心成分
解析:态度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由三种心理成分构成:(1)认知成分: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2)情感成分: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包括喜欢与厌恶、尊敬与轻视、热爱与仇恨等: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成分。(3)行为成分: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行为的准备状态。
[单选题]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操行评定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教师在进行评定时,做到长善救失,体现了哪项评定原则?( )
激励性原则
解析:教师在进行评定时,做到长善救失,也就是要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所以本题题干体现的是激励性原则。
[单选题];英国著名思想家卡尔·波普尔认为:“马克思试图用所谓‘阶级境况的逻辑’来解释工业体系的制度运行,尽管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也忽视了这种境况的某些重要方面,在我看来……至少他对工业体系的那个阶级所做的社会学分析,是令人钦佩的。”这表明( )。
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工业社会产生的结果
解析: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暴露,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尖锐对立,在这种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产生。材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B项正确。A项材料只能说明西方学者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合理成分,但并不能说明其肯定的态度。C 项、D项两项与材料没有关系。
[单选题]美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古典自由主义”“国家干预的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三个阶段,对第二个阶段产生重大影响的理论是( )。
凯恩斯主义
解析:凯恩斯主义的特征是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主要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与“国家干预的自由主义”相近。A项里根主义主要指对抗苏联,争夺第三世界,不符合“国家干预的自由主义”。B项亚当·斯密的学说是“古典自由主义”。D项大卫·李嘉图继承了亚当·斯密的学说,也是赞成政府应该减少对经济的干预的“古典自由主义”。
[多选题]材料:
下面是某教师设计的“文艺复兴”一课的教学流程:
第一步:教师回顾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等已学内容,着重从经济、阶级关系等方面介绍14世纪意大利的社会状况。(5分钟)
第二步:学生列表填出但丁、达·芬奇和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及影响。(8分钟)
第三步:各小组推选代表上讲台展示所列表格的具体内容。(8分钟)
第四步:师生共同点评小组代表的学习成果。(6分钟)
第五步:教师引导学生浏览教材的相关内容,围绕“动脑筋”栏目的话题,分小组探究对文艺复兴的看法,并穿插教师的讲解和点评。(8分钟)
第六步:巩固与小结新课。(5分钟)
问题:
(1)你认为这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有哪些优点?(8分)
(2)新课教学中应如何处理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究之间的关系?(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