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男婴,10个月。腹泻4天,大便15余次/日,蛋花汤样伴少量黏液,呕吐,4~5次/日。嗜睡,口干,尿量少。体检:精神萎靡,皮肤干燥、弹性较差,眼窝及前囟明显凹陷,哭时泪少。血钠132mmol/L,血钾4mmol/L。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佝偻病后遗症主要表现为()
解析:这是一道理解记忆题,考核学生对佝偻病不同时期临床表现的认识。该题错选率不甚高,为10%~15%。常见错误为选C,其次为E、B。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处于生长中的骨骼病变、肌肉松弛和神经兴奋性的改变等三大症状,在临床上可分为四期:初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初期和激期为活动期,激期除有上述三大临床症状外,还有血生化的改变:血清1,25-(OH)-D下降、血钙、磷降低、碱性磷酸酶升高,以及X线长骨的改变:骨骺端钙化带消失、呈杯口状、毛刷样改变、骨骺软骨带增宽(>2cm)、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等。经治疗和日光照射后,临床症状逐渐减轻、消失、生化和骨骼X线改变逐渐恢复正常,此时重症患者进入后遗症期,除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外,无任何临床症状,无血生化改变和骨骼干骺端X线改变。佝偻病的临床分期是根据佝偻病本身病情发展而言的,正确选择必须掌握佝偻病活动期的特征性临床特征,即上述三大症状、血生化的改变和X线长骨片的改变。那么,学生对此类题目作任何改变(佝偻病初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中任何一期)均能融会贯通,正确选择。错选C者是根本概念错误,把激期的X线改变误为后遗症。
[单选题]预防肺炎,下列哪项措施不是所需的()
定期应用抗生素
解析:这是一道理解记忆题,考核学生对肺炎的病因及诱因掌握的情况,该题错答率不高,主要错选的答案依次是D、C。小儿肺炎与婴幼儿期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小儿的免疫特点有关,引起肺炎的诱因主要有:①感染因素;②环境及气候因素;③机体的防御功能。对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措施一般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特异性的一般以特效疫苗预防接种,非特异性的则包括主动的增强体质的措施以及被动的避免接触感染源。本题为否定题,A、B、C包括了上述各非特异性预防措施,故A、B、C选项的说法均是对的。而D选项内容中有"陷阱",计划免疫是指对法定传染病的特异性预防(如麻疹,乙脑),而非针对肺炎;但不能认为它是错误,因患传染病本身可并发肺炎,以及降低机体抵抗力而致易患肺炎。而E定期应用抗生素的做法,不但不可能达到预防肺炎作用,反而可因抗生素所引起的菌群失调,发生真菌感染及其他医源性问题,因而是绝对错误的。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诊断条件()
心肌炎和冠状动脉瘤
解析:这是一道理解记忆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川崎病诊断的理解和掌握。错选率不高,主要错选答案是A,其次是B和D。本题是一道否定题,题目关键是"不是"和"诊断条件"二点,错选者主要在审题上。川崎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血管炎综合征,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感染和免疫反应异常有关,但缺乏特异的实验室检查依据。川崎病的诊断也缺乏特异性诊断,只能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根据皮肤、黏膜和淋巴结受累的情况来判断。川崎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血管周围炎、血管内膜炎或全层血管炎,主要累及中、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在该病的早期,首先受累的是小血管和微血管,冠状动脉瘤和心肌炎虽是川崎病最严重的损害,但仅发生在少数病人,在诊断标准内并未将其作为必要条件。理解了这一点选出正确答案也就不困难了。错选答案A的原因可能是认为发热为非特异性症状,也非皮肤、黏膜和淋巴结损害的表现;因此误认为不必要。但是正好相反,川崎病是发热性疾病,持续发热是诊断该病的首要条件。错选B和D的原因主要是对诊断要点的理解和记忆不清。
[单选题]麻疹早期诊断最有意义的临床表现是()
科泼力克(Koplik)斑
解析:麻疹黏膜斑即科泼力克(Koplik)斑为麻疹前驱期的特异性体征,有诊断价值。
[单选题]除哪项外均属于母乳营养素的特点()
含矿物质锌、铜、碘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