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错误,教师应该与家长平等沟通
题目:一位家长抱怨:"李老师隔三差五给家长打电话,每次都把我们狠狠批评一顿,还经常叫我们到学校里来听她训话。"李老师的做法()。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97年修订)"尊重家长"规定,教师应正确处理与家长的关系,与家长及时沟通,平等对待家长,尊重家长,与家长共同形成教育合力。题目中李老师的做法显然没有做到与家长进行平等的沟通。故选择A。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
教育问题
解析: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故选择D。
[多选题]教育的文化功能体现在( )。
传承功能
改造功能
创新功能
融合功能
解析: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①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②教育具有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的作用;③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④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单选题]学生只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的诗句描述在头脑中也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美景这种心理称之为( )。
想象现象
解析:题干描述属于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的描述或符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故选择B。A选项,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也可以说是人脑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根据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对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C选项,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D选项,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单选题]在对事物的知觉中,需要有以往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于对知觉的对象作出最佳解释,说明知觉的这一特性是( )。
知觉的理解性
解析:知觉的理解性指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以过去的经验为依据进行,力求对知觉对象进行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例如,“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因为内行有更多的经验,就是理解性的体现。故选择A。B选项,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其中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C选项,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恒常性包括大小、形状、明度、颜色等。D选项,知觉的整体性指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各个部分知觉为统一的整体。例如,我们看到一个陌生人,不可能只是看见对方的某些部位,而是整体地认知把握他。
[单选题]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是( )。
自我提高内驱力
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