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社会契约取向
题目:中学生小张认为遵守交通法规是人人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张的道德判断处于( )阶段。
解析:处于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他们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由题干所说“遵守交通法规是人人应尽的责任与任务”可知,小张强调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小张的道德判断处于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做法主要反映了哪一德育过程规律?( )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解析:学生思想品德的心理结构是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组成的,各要素之间又是按一定方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只有当这四个心理要素都得到相应的协调发展时,个体的思想品德才能形成。因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故本题选A。
[单选题]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
学科课程
解析: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采用单科形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其课程的主导价值是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分科课程。故选A。
[多选题]"怒发冲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以上词语所描写的心理恬动有( )。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解析:"怒发冲冠"是一种激情的表现,属情绪情感过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属意志过程。
[单选题]梁老师让未完成语文作业的同学放学后打扫班级卫生。蕾蕾在擦玻璃的时候不慎将阳台上的水盆踢洒了,溅出来的水把朱老师的教案和书籍给弄湿了。得知此事的梁老师非常生气,罚蕾蕾将新学的课文抄写10遍。梁老师的做法( )。
不合理,不应对学生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末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题干中梁老师罚未完成作业的同学打扫卫生属于体罚,罚蕾蕾将新学的课文抄写10遍属于变相体罚。因此,梁老师的做法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