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王某可由政府依法收容教养

题目:初中生王某因犯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解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未成年人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父母或者监护人严加管教,必要时,也可以政府依法收容教养。王某可以由政府依法收容教养,故选择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对于受到处罚,并且处罚执行完毕的未成年人,学习就业不受歧视。故不能取消学籍,B错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对有本法规定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相互配合,采取措施严加管教,也可以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故王某可以回学校读书,也可以送入工读学校,A、C错误。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为了将校园建设更完善,某校向老师收取每人100元,添置10台投影仪。该校做法( )。
  • 违反了法律规定,应当追究责任

  •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故选择C。为什么不选B,因为是老师。

  • [单选题]下列著作中,中国古代科学家宋应星所写的是( )。
  • 《天工开物》

  • 解析:《天工开物》宋应星著,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选择C。A选项,沈括--《梦溪笔谈》。B选项,李时珍--《本草纲目》D选项,《九章算术》一一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完整的体系。

  • [单选题]下列关于《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表现爱情的诗占绝大多数

  • 解析:《诗经》包括风、雅、颂。中的爱情诗大约有八十多首,她们主要保存在《国风》中,占总篇目的四分之一多,并非绝大多数,故选择C。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类似于现在的民间"流行音乐",在民间广为传唱。大约160首。古代君王采集民风,以了解民间舆论。"采风"一词至今也未文艺界沿用。雅,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类似于现在正式场合播放的"古典音乐"。是宫廷和朝会中演奏的音乐。《大雅》《小雅》共105篇。颂,歌颂之意,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和德行。共40篇。A选项,《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故A正确。B选项,古代"诗"者,类似于现在的"歌词";古代的"乐",类似于现在的"歌谱"。有曲必有词,有乐必有诗。诗是有韵律的寓言,乐是有韵律的声音。故B正确。D选项,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所谓"赋",是指平铺直叙,铺陈、排比。如《诗经.t民》:"t民之蚩蚩,抱布贸丝",就是平铺直叙。所谓"比",是类比,而非比喻。如:《诗经·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把"一日不见",类比为"三月、三秋、三岁"。("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便出自于此)所谓"兴",是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如《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欲言窈窕淑女,先言和"淑女"有相同联觉的"雎鸠"。故D正确。

  • [单选题]某校大力美化了校园环境,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确定了校风校训、班风班训等。这种现象说明该校重视( )。
  • 隐性课程

  • 解析: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

  • [单选题]突然的敲门声影响了学生的注意,这种行为属于( )。
  • 不随意注意

  • 解析: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无意注意时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由一些主客观条件引起的。

  • [单选题]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重要意义理解得越清楚、越深刻,对完成任务的愿望越强烈,与完成任务有关的一切事物也就越能引起和保持其( )。
  • 有意注意

  • 解析: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之一是加深对活动的任务的理解。因为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的注意,所以对所从事的学习、工作的目的、任务越明确,对其意义理解越深刻,完成任务达到目的的愿望越强烈,越能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

  • [单选题]在给学生教新的问题解决任务时,最适宜的方法是从学生熟悉的例子引入新课题,从知识分类学习论来看,最适当的解释是( )。
  • 熟悉的例子可以减轻初学者的工作记忆负担

  • 解析:人的工作记忆容量是有限的,应将有限的容量用于新内容的学习。例子熟悉,学生不必花更多的工作记忆容量来对例子进行加工,从而腾出更多的容量用于新内容的学习。

  • [单选题]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   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 )A.正确B.错误
  • 解析:瑞士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认为儿童是从他律道德阶段到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岁),儿童思维正在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因此,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已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其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关于惩罚,儿童不再像前一阶段那样驯服地接受抵罪的惩罚,而认为只有回报的惩罚才是合理的。

  • [单选题]"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条德育原则体现了( )。
  •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 解析:题干强调把德育教育贯彻在教学、活动、教师榜样、学生的自我教育以及管理中,体现了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故选择C。

  • 推荐下载科目: 教师资格证-初中物理 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 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 教师资格证-初中历史与社会 教师资格证-初中体育与健康 教师资格证-初中美术 教师资格证-初中音乐 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 教师资格证-初中英语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