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急性失血

题目:血白细胞总数增多,可见于()

解析:急性失血,白细胞可迅速增高。伤寒杆菌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使用氯霉素、脾功能亢进均可使白细胞减少。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呕吐与头部位置改变有密切关系的疾病是()
  • 耳源性眩晕


  • [单选题]下列除哪项外,均可引起阻塞性黄疸()
  • A.疟疾B.胆管癌C.肝癌D.胆道蛔虫症E.总胆管结石


  • [单选题]下列哪项提示左心功能不全()

  • [单选题]可引起黄疸持续性加重的疾病是()
  • 肝癌


  • [单选题]下列不属谵妄表现的是()
  • 意识大部分丧失

  • 解析:谵妄一般表现为谵语、躁动不安、意识模糊、错觉。

  • [单选题]溶血性黄疸会怎样()
  • 直接胆红素正常,尿胆原增加,尿胆红素阴性

  • 解析:考点:1.黄疸的概念: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1.7~17.1μmol/L,其中结合胆红素3.42μmol/L,非结合胆红素13.68μmol/L,当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在17.1~34.2μmol/L之间,临床上尚未出现黄疸者,为隐性黄疸;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临床上出现黄疸者,为显性黄疸。黄疸分为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2.由于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硬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钩端螺旋体病等导致肝细胞受损而致处理胆红素代谢的能力下降,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加,另一方面,因肝细胞坏死或胆汁排泄通路受阻,转化成的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加,称为肝细胞性黄疸。临床表现为乏力、倦怠、食欲不振,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血中非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均增加,但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不定,20%。3.由于先天性、遗传性因素或免疫性及非免疫性因素引起的大量红细胞的破坏分解,致使非结合胆红素生成增多,超过了肝脏的处理能力,导致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滞留而出现的黄疸称为溶血性黄疸。急性溶血有高热、寒战、头痛、呕吐,常有血红蛋白尿;慢性溶血有贫血和脾大,血中非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均增加,但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40%,粪色变浅或变白,尿中尿胆原减少或消失,胆红素阳性。5.黄疸伴胆囊肿大主要见于肝外阻塞性黄疸,如胰头癌、壶腹癌、胆总管癌等。

  • [单选题]直径3~5mm,加压后不褪色()
  • 紫癜

  • 解析:考点:1.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故称为蜘蛛痣。蜘蛛痣多出现在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之内,如面、颈、手背、上臂、前胸和肩部等处。蜘蛛痣的发生一般认为与雌激素增多有关,常见于慢性肝炎或肝硬化。2.患者皮肤、黏膜出血面的直径不超过2mm者称为出血点,皮疹压之褪色,出血点和小红痣压之不褪色。皮下出血直径3~5mm者为紫癜,直径5mm以上者为瘀斑,片状出血并伴有皮肤显著隆起,称为血肿。3.由于表皮基底层的黑色素增多,以致部分或全身皮肤色泽加深,称为色素沉着,常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也见于肝硬化、肝癌晚期、疟疾、肢端肥大症等。4.触诊法检查患者浅表淋巴结,淋巴结分布全身,一般只能检查身体各部表浅的淋巴结。这些淋巴结平时很小,直径多为0.2~0.5cm,质地柔软,表面光滑,与毗邻组织无粘连,不易触及,更无压痛。非特异性淋巴结炎多因所属部位的某些急、慢性炎症引起,上肢的炎症常引起腋窝淋巴结肿大。

  • [单选题]属症状的是()
  • 焦虑


  • [单选题]伤寒常出现的热型是()
  • 稽留热


  • 推荐下载科目: 医患关系道德题库 传染病学综合复习题题库 传染病防治法题库 卫生法题库 执业医师法题库 药品管理法题库 针灸学题库 中医妇科学题库 传染病学总论题库 流行性出血热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