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①③
题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国家之所以要重视教育,是因为( )。
①发展教育能够提高人的文化素养
②教育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③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
④教育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
解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②说法错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④说法错误。国家重视教育,是因为发展教育能够提高人的文化素养,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B项符合题意。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综合实践活动中,段老师设计了主题为"社会旅游资源"的调查。有部分同学对一座古塔的建筑材料、风格产生了兴趣。在指导大家完成调查报告之后,段老师又指导这部分同学确定了新课题--"古塔建筑材料、风格与保护"。对于段老师的做法,下列评价不恰当的是( )。
纠正了学生的研究方法
解析:题干中,段老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确定了新的研究课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体现了新课改倡导的教育理念。段老师是因学生需要而在原来的基础上确定了新的研究内容,并没有提到要改变研究方法,所以D项"纠正了学生的研究方法"的评价不恰当。考点点拨:本题首先要注意选不恰当的一项,结合材料,该情境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生的,所以应从素质教育的知识点入手。素质教育倡导创新和实践,教师应以新课改倡导的教学观为依据进行教学,以新课改倡导的教师观要求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改变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多选题]杜威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组与改造。( )
[单选题]以词汇学习、实物、图片、图标、图形等为内容的学习属于( )。
符号学习
解析:符号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认字及词汇学习。概念学习就是要理解某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命题学习是学习句子中由若干概念所构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奥苏伯尔根据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知识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新知识与原有观念既无上位,也无下位的特殊联系,这种学习便是并列结合学习。
[单选题]新建工作簿的快捷键是( )。
CtrI+N
解析:新建工作簿的快捷键是CtrI+N。故选择B。A、C、D选项,没有特殊功能。
[单选题]行为主义的心理治疗方法很多,下列哪一项属于他们通常所采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
系统脱敏疗法
解析:系统脱敏疗法,亦称为缓慢暴露法,是行为治疗的一项基本技术。系统脱敏法包含三个步骤:一是训练来访者松弛肌肉;二是建立焦虑层次(从最轻微的焦虑到引起最强烈的恐惧依次安排);三是让来访者在肌肉松弛的情况下,从最低层次开始想象产生焦虑的情境,这样直到来访者能从想象情境转移到现实情境,并能在原引起恐惧的情境中保持放松状态,焦虑情绪不再出现为止。
[单选题]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
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
解析: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故选择B。A项,把教育引向何方,是教育方针的内容。C项,教育为谁服务,是指教育培养的人要服务于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D项,教育如何培养人,是指教育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方法和制度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多选题]材料:中学生晓雯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老师与同学都很喜欢她。但她需要进行选择与决策时,总是拿不定主意,处于矛盾中。例如,有同学建议晓雯竞选班长,她也有此想法,但又担心班级事务繁多影响自己的学习;学校举行数学竞赛,她渴望参加,却又担心无法完成老师交给她的创建班级环境规划的任务。日常生活中,晓雯也常常为参加集体活动还是温习功课拿不定主意;在专业选择问题上,她既想成为一名音乐家,又想成为一名心理学家。问题:(1)请运用动机冲突相关知识分析晓雯的问题。(10分)(2)假如你是晓雯的班主任教师,你将如何帮助她?(8分)
[单选题]教师职业的很大挑战来自于不断变化的学生,没有一成不变的学生,自然也没有处处皆可适用的经验,因此,教师不能年复一年地套用固定的教育教学模式,而必须( )。
以研究者的眼光对待教育教学
解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教师要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故选择A项。
[单选题]"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童的样子"。这是由哪位教育家提出的?( )
卢梭
解析:这是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的论断。自然教育主义教育理论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主体,其核心是"归于自然"。他认为教育应顺从于大自然的法则,发展人的天性。在教育中更侧重指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天性的能力,他与人类的"自然状态"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之中。社会的文明特别是城市的文明才使人性扭曲、罪恶丛生,因此,只有"归于自然"的教育,远离喧嚣城市社会的教育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天性。所以他从儿童所受的多方面的影响来论证教育必须"归于自然"。